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陈晶  佐斌  周少慧 《心理科学》2004,27(4):833-835
采用个别访谈和问卷法,调查531名5—16岁中国儿童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以及儿童对中国人身份的喜欢程度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被调查的5—16岁中国儿童对中国人持积极评价,对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有积极的情感体验。(2)不同年龄的儿童对中国人形象的积极评价先上升后下降,随后有所回升,其中9—10岁儿童的评价最为积极。(3)儿童对中国人身份的喜欢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4)对5—10岁的年幼儿童来说,对中国人的评价与喜欢成为中国人的关系不大,11—16岁的年长儿童则能更加紧密地联系两者。  相似文献   
12.
任娜  佐斌 《心理科学》2012,35(2):457-461
情感错误归因程序(AMP)是一种新近发展出来的以投射为基本原理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AMP的内部处理机制可分为情绪的激发、归因以及猜测三个过程,每种过程都有其发生概率。AMP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对警告的抗拒性。此外虽作为一种相对性的内隐测量工具,但AMP也能很好地研究单一的态度对象。还介绍了几种新近出现的AMP改进范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进的flanker范式,探讨了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社会分类的影响,并考察了匹配刺激出现概率对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影响社会分类的调节作用。实验一发现,性别刻板印象激活后,按性别分类时,匹配刺激中和不匹配刺激中面孔分类反应时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但按年龄分类时,二者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二表明,匹配刺激出现概率为80%时和50%时,匹配刺激中和不匹配刺激中面孔分类反应时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但当匹配刺激出现概率为20%时,二者间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与该刻板印象对应的社会分类有显著的影响,对与该刻板印象无关社会分类不会产生影响。刻板印象激活效应对社会分类的影响受匹配刺激出现概率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情境事件、关系取向与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菊  佐斌 《心理学探新》2008,28(3):88-92
该文采用问卷方法探讨了情境事件、情绪和关系取向与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和职业均影响着人们对关系满意感两个维度的评价。消极事件直接影响个体对关系不满意维和满意维的评价,导致个体的不满意感产生,而积极事件则只能通过情绪间接的影响着个体对关系的评价。关系缘分观能够解释人际关系满意感。结论:情境事件和关系取向均影响着人们对自身人际关系满意感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二三十年来,心理弹性(resilience)发展现象受到研究界日益广泛的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研究,这动摇了研究界长期笃信的压力/逆境对人的发展的功能影响的传统认识,促使人们从多重结果的角度审视压力/逆境之于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以积极的视角看待压力/逆境中人的发展.本文首先探讨了resilience的中文译法,接下来对心理弹性研究的缘起、沿革、成果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回顾,总结了该领域研究当前面离临的重要问题,尝试对心理弹性研究何去何从予以前瞻性探析.  相似文献   
16.
性别刻板印象对人们有着重要影响.反性别刻板的行为违背了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要求,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性别刻板印象会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对反性别刻板的行为作出反应.文章介绍了认知过程中对反性别刻板信息的抗拒和行为反应中对反性别刻板行为的抵制功能模型,分析了人们维护性别刻板印象的心理机制,并对有关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积极内群关注的来源:群内还是群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己所属群体(内群)的积极评价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以往的研究一致认为这种积极评价是与外群比较的结果,并将这种现象命名为内群偏爱.近来研究者发现,不跟外群比较,群体成员也会产生对内群的积极评价即积极内群关注.在介绍和评价这两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内隐态度之“内隐”的涵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佐斌  张陆  叶娜 《心理学探新》2009,29(2):57-61
内隐态度,又称为间接测量态度或自动加工态度。很多学者认为内隐态度是无意识的,需要通过间接测量来获得。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当前没有研究可以证明内隐态度内容的无意识性,并且认为内隐态度也并非一定要用间接测量来获得。探讨内隐态度之“内隐”的涵义,对于更好地理解内隐社会认知领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我效能感与普通话测试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自我效能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影响,为普通话测试提供心理学依据。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与普通话测试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有较好的预测;被测试者年龄与自我效能感总分无显著相关;不同性别被测试者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男性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role of the parent and grandparent in the adjustment of children who had, and who had not, been left behind when their parents moved to urban areas for work, and tested whether self-esteem medi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se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child adjustment. The sample included 428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central China, 204 of whom were left-behind children who were cared for by grandparents and 224 of whom were not left behind. The students responded to five questionnaires measuring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grand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self-esteem, life satisfaction and school engagement.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self-esteem medi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arent–child and grand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nd children’s adjustment, but there were different patterns of association for the non-left-behind children and left-behind children groups. Furthermore, the unique effect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and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for the non-left-behind children, but for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grand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grand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in predicting their school engagement,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redicting their life satisfaction. Parents who are far away and grandparents who are close at hand can shap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development outcom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