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再论唯物史观与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近年来复又成为学界探讨的重点。其中唯物史观同欧洲思想传统的关系,成为探讨的重要方向。笔者曾发表《唯物史观对启蒙的超越与转化》(见《哲学研究》2008年第6期),对问题作了一些初步探讨。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拓展相关研究。①本文结合课题的现当代视域,再作一些探  相似文献   
42.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批判思想,实质上是19世纪以来越来越鲜明的世俗化过程中反叛宗教神学的一种极端形式。不能从唯物主义世界观直接推出信仰层面的无神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以及唯物史观形成,同时也是对无神论的明确的扬弃。马克思对宗教持激进的批判与否定态度,至于把这样的态度解读为宗教精神的再度复活,其实是引伸开来的思想,同马克思本人的宗教批判思想无关。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从宗教产生的经济与政治关系入手展开对宗教及其社会现象的意识形态批判,也是一种宗教社会学。马克思的社会概念以及社会主义,意在通过从哲学到共产主义实践的转变成为无神论时代社会共同体的新的信仰,但涂尔干与韦伯则以不同的的方式证明了现代性社会的信仰及其认同依然是诉诸于宗教理解方式。如何面对现代世界宗教现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是马克思主义宗教批判思想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43.
A scandal can evoke public outrage when it is widely publicized and involves an individual who is perceived to have a high level of cultural representativeness. Two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when the scandalous target's moral character was highlighted, emotional responses towards the target were least negative when the scandal was widely circulated and when the target was seen as a representative of his cultur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when a cultural symbol is implicated in a widely‐circulated scandal, the negative emotions directed towards the scandalous individual can be alleviated when the public remains confident in his or her commitment to morality.  相似文献   
44.
构建21世纪美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原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美国卫生与福利部长沙拉拉博士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了构建21世纪美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十大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公共卫生与信息革命;大力发展预防医学;医学研究;消除卫生保健的悬殊状况;新世纪卫生人卫生人培养;保护大学生卫生中心以及医学伦理学等主要内容。这些原则对我们思考规划21世纪的医疗卫生体系及医学教育系不无借鉴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5.
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式的研究:起源、发展和整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对抑郁易感性的研究,已经成为探寻抑郁心理病理的一个热点。文章介绍了抑郁易感性应激模型的相关定义、起源、及主要特点。介绍了在当代具有代表性的3个理论:(1)Abramson的抑郁无望理论;(2)Beck的认知易感理论;(3)双信息过程理论。尤其对抑郁认知易感性因素本身的起源、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评述。最后,介绍了整合的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6.
为探讨民警在社交媒体中自我呈现策略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以及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采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以及自我呈现问卷对242名民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民警在社交媒体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分别与积极情绪、工作满意度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积极自我呈现与积极情绪、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更高;(2)民警在社交媒体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对工作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并通过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对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7.
巫术的心理学分析与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巫术做了心理学的分析和批判,找出了巫术背后的心理学机制。认为在剔除巫术中糟粕的同时,对其中一些难以理解的现象从心理学进行剖析和揭示,反过来也可能充实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指出对巫术只有采用这种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批判才是真正有效和有力的。  相似文献   
48.
社会人格取向的成人依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侯珂  邹泓  蒋索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40-650
国外有关成人依恋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发展临床取向和社会人格取向,文章简要概述了两种取向的差异,并重点从社会人格取向的角度介绍了有关成人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表征的社会认知研究和情绪调节策略的依恋类型差异的研究,以及成人依恋对亲密人际关系中目标信念、沟通和自我表露、归因和冲突解决、支持寻求和照顾行为等的影响研究。最后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49.
人格、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整合模型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琼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900-907
在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历史、两个独立的相关研究及其近期发展趋势作了回顾后,着重介绍了人格、文化与主观幸福感的整合模型(调节—缓和模型),指出了这一模型的重要价值及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0.
EEG频谱相干分析发现额叶发育在童年中期存在可能的加速期。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记录75名6至12岁正常儿童静坐和闭目状态下的自发脑电,分析δ、θ、α和β基本脑电频段下31对电极相干的变化情况,系统探索了该年龄段儿童额叶自发脑电频谱相干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θ波活动普遍强于α和β波活动;6至12岁儿童额叶内、额叶与其他脑叶间相干在整体上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额叶内、额叶与其他脑叶间相干在各频段均表现为7岁、11岁突增,10岁、12岁表现为高峰。上述结果支持6至12岁儿童额叶发育存在加速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