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Double‐discount is an effective format for promoting purchase decisions. However, extant literature has overlooked how temporal order of discounts applied affects consumers’ purchase decisions.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the sequence of discount magnitude (e.g., 10% followed by 40% vs. 40% followed by 10%) leads to biases in consumer judgment and influences the perceived appeal and purchase intention of the deal. We term this the double‐discount sequence effect. Using four experiments, we showed that double‐discount in an ascending sequence (e.g., taking 10% off, then an additional 40% off) is preferable over that in a descending sequence. We also found that discount application sequence—but not the presentation order—matters to consumers. Consumers anchor on the first discount they encounter and evaluate the second discount with respect to this first one.  相似文献   
2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Chinese Christians’ sense of self-worth, well-being, locus of control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se variables. One hundred and two Chinese Christians with a range of 18–40 years old were surveyed by the Scale of Self-worth, Chinese version of General Well-Being Scale and internal–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Scale. A control group of 134 Chinese non-Christians participated in the same survey. Christians scored lower on locus of control and higher on self-worth than the non-Christians. No significant general well-being difference was between the Christian and non-Christian samples. The correlations were significant between locus of control and self-worth/general well-being (negative) and between self-worth and general well-being (positiv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ristians experience better self-worth and tend to be internals on locus of control.  相似文献   
23.
龚晓康 《宗教学研究》2005,109(1):147-149
<大智度论>为诠释大品般若经的论著,被称为"论中之王".该论涉义极其广泛,对念佛法门的阐释也较为详尽.本文从念佛的方法、念佛与般若、念佛与见佛、念佛与往生等角度入手,对<大智度论>中的念佛思想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4.
龚少英  方富熹 《心理科学》2005,28(5):1108-1111
本研究采用翻译识别任务探查了不同熟练程度的汉英双语儿童的词汇和概念表征的特点。被试为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小学三、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儿童共50名,结果发现.各组被试在进行翻译识别时.反应错误率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渐降低,且各组被试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字法干扰效应和语义干扰效应。这一结果表明,不熟练的汉英双语儿童可以通过词汇联系和概念联系加工第二语言中的词。  相似文献   
25.
对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IPDT的信度效度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订了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儿童认知发展诊断工具IPDT的信度效度资料,在390名北京小学生样本中的修订结果表明,该测验具有稳定的信度、良好的效度、适当的难度和理想的区分度,适合作为小学生认知发展诊断工具。对应用的范围、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需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6.
龚隽 《世界哲学》2004,(2):34-37,50
毗邻中国的日本佛教和以佛教学说为基础而建构哲学系统的京都学派的哲人们,在20世纪上半叶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中,为了对抗西方启蒙以来现代性的压力和挑战,为他们的思想赋予了具有相当倾向性的意识形态策略。他们从佛教的传统中学习到了一些  相似文献   
27.
国外道德社会学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源远流长的道德研究早已突显寻找确定性的价值指向,E.迪尔凯姆承继着自孔多塞经孔德和古雷利开辟的实证主义的、道德统计的方法论传统,借鉴了威廉·冯特的研究,建构了道德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论,使道德社会学真正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迪尔凯姆之后,道德社会学方面的专题研究方兴未艾,主要集中于社会秩序的价值基础、道德失范、道德社会化、价值观、社会信任以及后现代道德的社会学定位等方面.另外,苏联及东欧国家的道德社会学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8.
当代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我国中学生性别角色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的问题和特点,本研究采用最新本土化的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对初中生、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各年级段的双性化、未分化、单性化(男性化与女性化)比例各约占30%,双性化替代单性化成为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新趋势,未分化现象也极为普遍;我国青少年双性化发展较国外已提前至青春期,初三、高三升学、恋爱等重大生活事件对个体的适应和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从而催生大量双性化并大幅减少未分化,这两个个年级可能既是双性化发展又是抑制未分化的重要时期;此外,中学女生双性化发展明显优于男生。  相似文献   
29.
该研究使用句法错误句子更正任务、阅读理解自信度评定和阅读理解错误觉察任务、完形填空任务探查了初三学生的英语句法意识、阅读理解监控与背景信息利用的关系.被试为武汉市一所普通中学的初三学生.结果发现,英语句法意识、阅读理解自信度、阅读理解错误觉察和背景信息利用之间两两相关非常显著.英语句法意识对英语阅读理解自信度和阅读理解错误觉察有显著预测作用,英语句法意识可以直接预测背景信息利用,也可以通过英语阅读理解自信度间接预测背景信息利用.这些结果表明,英语句法意识既是阅读理解监控的一个显著预测变量,也是英语阅读中背景信息利用的一个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30.
选取《科学创造力量表》筛选出高、低科学创造力个体各20名,通过完成经典Stroop色字干扰抑制任务,探讨高、低科学创造力的个体抑制机制的差异。结果发现:在Stroop色字任务上,无论是高科学创造力组还是低科学创造力组,都出现了Stroop干扰效应,但低科学创造力组的Stroop效应更明显;高科学创造力组在字色不一致条件下的错误率显著低于低科学创造力组,但是两组被试在Stroop任务反应时上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提示高科学创造力个体的认知抑制能力强于低科学创造力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