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babies as death anxiety buffers with Chinese participants in three experiments. In Experiment 1, death-related thoughts increased college-aged participants' interest in human babies. In Experiment 2, images of newborn animals reduced the number of death-related thoughts recorded by college-aged participants. In Experiment 3, female factory workers who read news articles describing deaths of babies had pessimistic estimations of their own life expectancies. An explanation of these results is provided within a 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framework, with a primary focus on how babies reinforce cultural worldviews and enhance self-esteem via the notion of symbolic immortality. Thus, the anxiety-buffering function of baby is subsumed under cultural worldviews validation and self-esteem enhancement.  相似文献   
912.
内疚和羞耻的关系——来自反事实思维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情境模拟法从反事实思维的角度探讨内疚与羞耻的关系.并比较了大学生和青少年罪犯反事实思维与内疚和羞耻关系方面的特点.结果表明:(1)研究结果部分支持"内疚事件和羞耻事件"假设,但不支持Lewis提出的"自我和行为"假设,甚至与该假设相反;(2)大学生和青少年罪犯反事实思维与内疚和羞耻的关系具有某些方面的一致性.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学生自我导向的反事实思维与内疚感有更为密切的联系,而青少年罪犯行为导向的反事实思维与羞耻感有更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13.
双重攻击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对双重攻击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一借助实验性分离的逻辑,发现性别对内隐攻击性和外显攻击性存在不同影响,初步证明内隐攻击性和外显攻击性的分离论.实验二通过实证性因素分析,证明双重攻击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参数.本研究证明内隐攻击性和外显攻击性分属两个不同的结构,构成双重攻击模型.  相似文献   
914.
周新芳 《管子学刊》2009,(2):109-114
两周时期是车战盛行的时代,从上古文献记载来看,几乎是整齐划一的驷马驾车格局。然而仔细梳理两周时期的考古发现可见,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不相吻合,而地下出土文献如金文、简帛文献可以与考古实物相互印证,即以二马之驾居多。这说明,战车驾二是当时的驾马常制,传世文献多文学作品,有溢美之处。  相似文献   
915.
闪光滞后效应(flash—lag effect,FLE)是指在与某运动物体相同的位置上呈现的闪光(flash)知觉上滞后于该运动物体的视错觉。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闪光滞后效应机制的理论模型。笔者认为,目前各种理论的争议可归结为时间错觉假说与空间错觉假说之争,并在此基础上就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16.
建国以来,中国的伦理学在马克思主叉理论的指引下,传承中国优秀传统伦理,吸收圆外先进伦理理念,其学科经历了形成、发展、繁荣的过程.新中国伦理学理论建设丰富了哲学学科的人文内容和现实关怀,推动了哲学学科的发展,同时在实践层面上,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塑造新时代的道德人格,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17.
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获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被授予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遵循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Herbert A. Simon的“有限理性”理论和启发式的思想,提出3种常见的启发式:代表性、可得性以及锚定和调整。Kahneman发现人类的决策行为常常是非理性和有偏差的,这与传统经济学理论 (期望效用理论)的预期不符,而且这种偏差是有规律的。Kahneman提出前景理论以解释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和决策行为。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他“把心理学的,特别是关于不确定条件下人的判断和决策的研究思想,结合到了经济科学中。”该文列举实例简单介绍了Daniel Kahneman对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918.
陶沙  李蓓蕾  王耘  张华  周江  陈瑶  董奇 《心理科学》2003,26(2):253-256
本研究考察了婴儿情绪特征、母亲受教育程度和母亲社会情绪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情绪特征不同婴儿的在积极社会情绪行为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消极情绪行为上,负性情绪组婴儿的显著地少于负性情绪组婴儿的母亲;(2)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在积极情绪行为上无显著差异,而在消极情绪行为上,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显著地少于受教育程度低的母亲;(3)综合考察婴儿情绪特征和母亲受教育程度两方面因素,受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下、负性情绪较多婴儿的母亲在积极情绪行为上与其他组的母亲无任何差异,而其消极情绪行为显著地多于其他组的母亲。  相似文献   
919.
周仁来  靳宏 《心理科学》2003,26(2):232-235
通道转换是使内隐和外显记忆任务之间产生功能性分离经常操纵的典型变量之一,被看作是内隐记忆主要依赖刺激知觉住处加工的有利语气。该文回顾了近些年通道效应实验和理论研究的有关文献。对产生通道效应的认知机制和神经解剖基础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有待于进一步验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20.
汉语同形歧义词歧义消解的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启动范式,利用句子语境探讨同形歧义词(homographs)歧义消解的过程。结果表明:与语境一致的歧义词的主要意义首先得到通达,与语境一致的次要意义随后才被激活,与语境不一致的歧义词的意义没有得到激活,语境敏感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本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