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7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7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This study examined associations between self-reporte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body image, bullying victimisation and school safety in large adolescent samples in Japan and Russia,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gender, culture and their interactions. In both Japan and Russia, girls reported a greater number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less bullying victimisation and much higher body dissatisfaction than boys did. Japanese adolescents rated themselves higher on total difficulties, reported less body dissatisfaction and bullying victimisation, and rated their school safety lower than that of Russian youths.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otal difficulties and body image were qualified by gender. Body dissatisfaction, bullying victimisation and school safety all independently contributed to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school safety on total difficulties was larger for girls than for boys; the strength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ullying victimisation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problems differed across genders and cultures. The findings indicate a need for a cross-cultural approach and provide a strong basis for targeted interventions that seek to improve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相似文献   
242.
We contrast two approaches to probing the depth of theory-of-mind (ToM) reasoning by adults in matrix game settings: our own and that of Stahl and Wilson.  相似文献   
243.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张文新  林崇德 《心理学报》1999,32(4):418-427
采用经过标准化处理的观点采择故事对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二、四、六年级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进行测量,利用录像观察技术和同伴评定法分别测定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儿童的同伴社会互动经验,考察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经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幼儿园大班儿童在准确采择他人观点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6-10岁为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10岁左右的小学儿童能够根据有关事件信息准确推断他人的观  相似文献   
244.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在我国的修订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为了满足科研与实际工作对团体智力测验的迫切需要,由17个单位组成的全国协作组对瑞文标准推理测验进行了修订。常模团体的建立以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按各地区人口分布,各类人员比例取样,共包括年龄跨度从5岁半至70岁以上的5108人。经过标准化的施测手续,测定了1986年中国城市常模。 测验结果的项目分析、信度和效度等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国外同类研究。 研究发现除40岁组外,其他各年龄组均无显著男女差异。本研究还对中国大陆城市青少年的成绩与香港、英国和新西兰相应年龄组的成绩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245.
阅读中自然学习生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儿童阅读时从语境中自然学习生词的过程及其多个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301名三、五年级小学生参加了实验。首先要求他们阅读文章,然后测验他们对文章中生词的知识。本研究在不同年级和能力的儿童中都发现了显著的自然学习效应。结果还表明,词的概念难度、词结构的语义透明度、语境线索强度和儿童课外阅读量对儿童的自然学习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46.
该研究探讨了我国7~9岁汉族、基诺族、布朗族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年龄及性别差异是否对“心理旋转”产生影响。结果表明:汉族儿童的结果与基诺族及布朗族儿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7~9岁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未见男女性别上存在“心理旋转”能力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47.
创造性的生理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造性的生理基础很复杂。关于创造性生理基础的研究集中在大脑皮质激活与脑半球不对称两个方面。研究发现,大脑皮质激活状态对创造性有影响,低水平的皮质激活,特别是低水平的前额叶激活,较有利于创造性.研究还发现,创造性和左右半球不对称活动有关,处于创造状态时,右半球相对要比左半球激活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248.
待岗人员的应付方式、控制感特点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待岗人员的应付方式和控制感进行调查发现:(1)待岗人员对待压力的应付方式依次为退避、合理化、求助、自责、发泄。女性更多地采用这五种应付方式,年龄偏大组更倾向于选择合理化和退避,30岁是应付方式发展的转折时期;(2)待岗人员的控制感由高至低依次为环境变化、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和生活方面的控制感。女性更能控制情绪情感;(3)在待岗人员应付待岗后各种压力的情境下,可将退避归为积极的应付方式,将自责、求助、发泄归为消极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249.
阅读马克思的三种方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朴素式阅读把阅读仅仅视作一个直观地看和读的过程,似乎面对马克思的文本,无需任何理论和现实的中介,它不曾考虑过阅读本身,包括阅读者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旨趣,所阅读文本的语言和风格,阅读的场景和节奏,等等。征候式阅读把阅读视作一种生产,关注文本中的空白、沉默和缺漏,认为能够看得见什么,看不见什么,不是由主体的视觉决定的。而是由问题结构决定的。互文式阅读面向未来,在文本与文本、科学与修辞、写实与象征之间自由跳跃,要求多角度的阅读和阐释,不断生发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0.
文本结构和时间应激对网页阅读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智君  韩淼  朱祖祥  朱伟 《心理科学》2002,25(4):422-424
探讨了文本结构和时间应激对网页阅读绩效的影响效应。采用 2× 3被试间设计 ,自变量为文本结构和阅读时间 ,因变量为找到相关信息的时间及途径的额外节点数。结果发现 ,主效应及交互作用的影响均十分显著。其中 ,当阅读时间为 10和 2 0min时 ,超文本阅读的绩效均显著低于线性文本 ,而在 30min时两者无显著差异 ;对超文本 ,三种阅读时间的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而对线性材料 ,阅读时间的效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时间应激对超文本阅读绩效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