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From a basis in social exchange theory,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whether, and how, negative feedback-seeking behavior and a team empowerment climate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member exchange (LMX) and member performance. Results showed that subordinates' negative feedback-seeking behavior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MX and both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in-role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the level of a team's empowerment climate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ubordinates' own sense of empowerment, which in turn negatively moderated the effects of LMX on negative feedback-seeking behavior.  相似文献   
202.
仲理峰 《心理学报》2007,39(2):328-334
通过对198对直接领导和员工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心理资本及希望、乐观和坚韧性三种积极心理状态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性别和年龄两个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效应后,员工的希望、乐观和坚韧性三种积极心理状态,都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影响;员工的希望、乐观和坚韧性三者合并而成的心理资本,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3.
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的职业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目的是考察心理健康从业者的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769名来自全国20个省份的心理健康从业者填写了研究者自编的有93个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的问卷,其中2个从本问卷中抽取的5点量表具有可接受的心理测量学指标。主因素分析表明,心理健康从业者的职业压力可分为三类: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单位支持、工作负担过重。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职业压力的非专业因素有: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全职或兼职,场所是否专用,以及每周咨询的小时数。在专业因素中,督导和培训能显著地缓解心理健康从业者的职业压力。治疗中的困难情况会显著地引发心理健康从业者的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204.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分量表》对宁夏回族自治区2880名学生进行测查。经验证性因素分析(CFA)和方差分析(ANOVA)。结果表明:(1)个性分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个性各维度信度较低。但总的个性分量表信度较高;(2)不同民族在坚持、自制、内外倾、开放和耐挫折五个个性维度方面差异显著,而在乐观悲观、责任、冒险、独立四个个性维度差异不明疆,个性特征在不同民族青少年之闽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也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3)对于不同的个性维度和不同的性别,民族对个性发展过程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5.
钟建军 《心理科学》2007,30(2):394-399
智力功能个体差异星正态分布有不同观点:g因素决定特殊能力分化程度差异论、因素搭配差异论;单一认知机能、认知机能系统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认知机能缺陷影响智力功能差异论;认知发展理论的要素功能大小和要素关联关系强弱、结构差异论;文化活动结构差异和遗传进化的神经效率差异论;神经活动特性水平和神经活动区域效率差异、人格中介情景任务和人  相似文献   
206.
90 Grade 4 children from upstate New York completed a "what I usually do" questionnaire, reporting on their after-school activities. Contrary to the concerns of some psychologists, there was no evidence that the children were being "hurried" out of childhood or "hot-housed" to develop academic or other excellence. The children's time was largely spent in enjoyable, self-chosen, and nonacademic activities, most often play or television viewing.  相似文献   
207.
以121名2,4,6年级小学生为被试,采用计算机呈现的方式,探讨了子目标和次佳路径这两个问题结构因素对伦敦塔问题解决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子目标和次佳路径两个因素存在交互作用,解决有子目标-无次佳路径问题时的计划指标要高于其他类型问题。根据被试在伦敦塔任务上的表现,划分为三大类7种表现类型。当存在不同的问题结构因素时,问题解决表现类型体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8.
该研究以心理距离的两种表现形式(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为自变量,探讨心理距离对道德行为判断的影响。采用两因素完全被试间设计,120名大学生参加实验,自编道德评价问卷(共四个道德事件)。结果发现,时间距离远近和社会距离不同对道德行为评价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时间距离越远倾向于高评价,时间距离越近倾向于低评价。发生在自己身上倾向于低评价,发生在他人身上倾向于高评价。结果表明,心理距离对道德行为的判断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9.
Within the past decade, the field of moral psychology has begun to disentangle the mechanics behind moral judgments, revealing the vital role that emotions play in driving these processes. However, given the well‐documented dissociation between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we propose that an equally important issue is how emotions inform actual moral behavior – a question that has been relatively ignored up until recently. By providing a review of recent studies that have begun to explore how emotions drive actual moral behavior, we propose that emotions are instrumental in fueling real‐life moral actions. Because research examining the role of emotional processes on moral behavior is currently limited, we push for the use of behavioral measures in the field in the hopes of building a more complete theory of real‐life moral behavior.  相似文献   
210.
本研究主要探讨反馈类型和反馈效价对自我欺骗的影响。实验1采用前瞻范式探究不同效价的模糊反馈对自我欺骗的影响, 结果发现, 相比于无答案提示组, 有答案提示组的被试在积极模糊反馈的条件下显著地提高测试2第二阶段的预测分数(自我欺骗的程度加重)。实验2探究不同效价的精确反馈对自我欺骗的影响, 结果发现, 相对于无答案提示组, 有答案提示组的被试在消极精确反馈条件下显著地降低测试2第二阶段的预测分数。实验3采用ERP技术探究反馈类型和反馈效价影响自我欺骗的内在机制, 结果发现, 模糊反馈条件下的自我欺骗诱发较大的P2成分、诱发较小的N1和N400成分; 以及发现自我欺骗在额区的效应较大。总之,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可能积极反馈促进个体的自我欺骗产生, 消极反馈削弱个体自我欺骗的产生; 积极模糊反馈能够进一步促进了个体自我欺骗的产生。这些研究结果还表明自我欺骗产生的背后机制可能是自我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