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98篇 |
免费 | 442篇 |
国内免费 | 141篇 |
专业分类
318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82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114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97篇 |
2013年 | 223篇 |
2012年 | 175篇 |
2011年 | 198篇 |
2010年 | 134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169篇 |
2007年 | 197篇 |
2006年 | 199篇 |
2005年 | 143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78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7篇 |
1973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196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论中国佛学的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学的精神是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外来佛教与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碰撞、冲突、交流、融合的产物,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文化在中国佛学精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佛学的圆融精神、伦理精神、人文精神是中国佛学精神的主要方面。圆融精神是佛教调和其内部思想学说及其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关系的产物,对不同思想学说的调和、包容和融合态度以及圆融性的理论是其基本内涵;伦理精神融合吸收了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相适应的儒家世俗伦理,具有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相结合的特征;人文精神融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社会人生的精神特质,从而使出世的宗教融入了更多的关注现实人心、人生、人间的思想内容。中国佛学的精神对于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当代社会的道德伦理建设、佛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等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2.
采用自编的计算机模拟发现学习任务,以49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在简单和复杂发现学习任务中,智力、元认知技能和学习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简单任务中,三者关系基本符合混合模型;进行过多的元认知活动,并不能提高学习效果。在复杂任务中,智力对学习成绩起主要预测作用。随着任务复杂性的增加,智力对学习的影响也随之变化,符合难度阈限理论的假设。任务复杂性不同时,智力、元认知技能和发现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也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难度阈限扩展理论。 相似文献
103.
元认知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弗莱维尔(Flavell)在1976年正式提出来的。至今,学者们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证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首先对元认知(metacognition)的概念作了阐述,接着陈述了当前关于元认知的结构比较认可的两分法以及三分法,并提出了关于元认知结构的看法。然后对目前国内元认知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最后文章在分析过去研究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元认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4.
自从19世纪下半叶西方差会进入西南地区后,传教事业在少数民族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文字布道起了重要的作用。传教士通过翻译、出版圣经,编撰赞美诗、小册子、课本等,使少数民族有了读书识字的条件;同时,这些出版物成为传教士传播福音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05.
以认知风格为依据,将合作学习小组分为场依存同质组、场独立同质组以及异质组。通过小组对开放问题以及逻辑问题的解决,考察不同认知风格个体、不同类型小组的问题解决过程。同时考察问题解决过程对问题解决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个体在解决不同类型问题时的过程体验不同。(2)问题解决过程在个体的认知风格和逻辑问题解决水平之间起调节作用。(3)不同类型小组的问题解决过程不同。(4)合作是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6.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心理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目前暂时无法说明心理韧性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系统,但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理韧性意味着一种在生存困境中的自我保护本能.通过还原心理韧性的功能特征,并考察心理韧性的背景信息,有助于将心理韧性的系统认识和功能认识辩证地结合起来,相互启发和验证,指引心理韧性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7.
本文研究拖延行为与大五人格因素相关关系及其对不同人格评价词、拖延词的注意偏向.研究1对352名大学生的拖延行为与大五人格特征进行问卷测量;研究2和3采用情绪Stroop范式对高低拖延行为个体对人格特征词、拖延词的注意偏向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拖延程度与神经质、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三种人格特质呈显著负相关.(2)拖延行为高低分组在神经质、严谨性词和拖延词上的Stroop效应差异显著.高拖延行为个体对神经质评价词和拖延词存在注意偏向;低拖延行为个体对严谨性评价词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08.
我国高校对心理咨询与治疗人才的培养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调查我国高校对心理咨询与治疗人才的培养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在我国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华中地区选取22所不同类型,具有临床心理、咨询心理或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研究生培养计划的高等院校,搜集其课程设置、实践训练方面的资料,分析调查结果并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主要存在少数学校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关系处理不合理、部分学校对心理咨询和治疗课程的培训不足,绝大多数学校无伦理课程培训等问题.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较不完善,尤需加强对科学和道德伦理,行为的生物基础、行为的认知-情感基础、心理师的个人与专业发展、心理评估和诊断,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等领域的课程培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习训练方面,均存在实习内容不全面、实习时问短等问题.此外,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也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9.
110.
3月12日晚,中国道教协会八届五次会长会议在北京白云观召开。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亲临会议指导并作重要讲话。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副会长张继禹、黄信阳、黄至安、丁常云、唐诚青、赖保荣、刘怀元、林舟、张金涛、张凤林、孟崇然、黄至杰、李诚道,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