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Based on career construction theory and the model of proactive motivation, the current research examined the 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models for the relations among future work self, career adaptability, job search self-efficacy and employment status. A survey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Chinese university graduates (N = 27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uture work self (measured at wave 1) had positive effect on employment status (measured at wave 3), with this relationship partially mediated by career adaptability (measured at wave 1) and job search self-efficacy (measured at wave 2).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further revealed that the positive effect of future work self on job search self-efficacy was stronger among the graduates who had a higher level of career adaptability. In support of the hypothesized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for individuals with a higher level of career adaptability, the indirect effect of future work self on employment status through job search self-efficacy was stronger. These findings carry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on job search behavior, career education and career counseling.  相似文献   
52.
工作记忆对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张阳  付佳 《心理学报》2007,39(1):35-42
采用双任务干扰范式探讨了工作记忆对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三个实验分别考察了在言语、空间和视觉工作记忆负载条件下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效应,结果发现只有在空间工作记忆负载条件下,动态范式中的返回抑制才受到损害。这表明空间工作记忆不但在静态范式中的IOR信息的维持和更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动态范式中的IOR信息的维持和更新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空间抑制动态更新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53.
十斋日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十斋日的来源及地藏菩萨十斋日,法国学者苏远鸣与中国学者张总、王承文等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他们于佛教对十斋日的具体接受过程还缺乏深入的考察。本文就此提出补说。认为:佛教徒对十斋日的态度经过了由拒斥到吸收的过程;在统治者推行十斋日,以及民众修习实践的压力下,十斋日在盛唐、至少是中唐时期已进入佛教经典,至少在中唐时期已被信奉者归之于佛教;佛教徒对十斋日的改造使其反而取代了道教十斋日,在民众信仰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目前将敦煌遗书中的十斋日统称为《地藏菩萨十斋日》是不恰当的,后者乃《地藏菩萨本愿经》吸收十斋日所产生的结果,而它的称谓,似也应以写本中用得较多的《地藏菩萨经十斋日》为准。  相似文献   
54.
大学生专业匹配性与学业成绩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编大学生专业匹配性问卷对五个专业5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各个专业需要各自不同的学习方式.进入大学之后的学习都带有很强的专业性,因而各个专业都需要与专业特点相一致的独特的学习方式.(2)大学生的专业匹配性与学业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本研究给高中生填报高考志愿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心理学依据,能够促进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并为高校教学和管理提供可资借鉴的措施.  相似文献   
55.
付佳  张明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4):265-268,294
联合空间cue—target范式和空间Stroop任务,考察了空间注意在解决空间Stroop效应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与空间Stroop刺激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相比,出现在线索化位置上时,被试对位置和空间维度不一致试验的反应更快,且空间Stroop的量显著减少;(2)返回抑制影响空间Stroop效应量的大小,返回抑制对非空间Stroop效应量的调节和对空间Stroop效应量的调节有所不同,无论一致条件,还是不一致条件下,对空间Stroop反应的反应速度要快于非空间Stroop。  相似文献   
56.
内隐序列学习与注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序列学习与注意的关系是内隐学习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双注意机制”理论、“抑制表达”理论和“干扰外显学习成分”理论,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内隐序列学习与注意的关系,但支持证据和反对意见并存,论争激烈。该文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整合这三种理论,提出了“动态需求”假设,认为内隐序列学习任务对注意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内隐序列学习任务中外显学习成分比重的变大,其对注意资源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57.
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对12名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双字词阅读知觉广度进行了眼动研究。结果发现:(1)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双字词阅读知觉广度具有不对称性。(2)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双字词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一个双字词到右侧两个双字词的空间。  相似文献   
58.
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行为是犯罪人决策的结果。犯罪行为决策研究旨在通过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说明犯罪行为实施之前的行为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其成果能为国家制定刑事政策与犯罪预防政策等提供理论依据。犯罪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主要可分为犯罪理性模型、犯罪期望效用模型和犯罪前景理论模型。犯罪行为决策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心理物理法、过程追踪法、访谈法、投射测验法和犯罪统计法等。展望未来,应进一步探讨犯罪行为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问题,并加强对犯罪行为决策的验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59.
特征类型在组合概念范畴效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烨  傅小兰 《心理学报》2005,37(4):450-457
组合概念范畴效应是指,人们解释不同范畴组合概念的策略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特征列举实验和建构路径模型,检验概念的特征类型在组合概念范畴效应中的作用。特征列举实验的结果表明,生物的实体特征比率高于人造物,而人造物的情境特征比率高于生物。路径分析的结果表明:⑴修饰词的实体特征比率显著影响属性解释比率,修饰词具有较多实体特征的组合概念得到属性解释的比率较高;⑵主名词的情境特征比率对关系解释比率的影响不显著;⑶将特征类型引入路径模型后,范畴对解释策略的影响依然显著。因此,范畴间的特征类型差异会影响组合概念范畴效应,但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0.
速度、步幅与窗口对引导式中文文本阅读工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仁德  符德江  李忠平  沈模卫 《心理科学》2001,24(2):141-144,233
引导式显示是在视觉显示终端(VDT)上呈现动态文本的主要方式之一.本研究考察了显示窗口大小、跳动步幅、显示速度等因素对引导式中文文本的阅读工效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了3(跳动步幅,被试内变量)×3(显示速度,被试内变量)×2(显示窗口大小,被试间变量)的混合设计,共有18个被试参加了实验.结果发现(1)跳动步幅、显示速度和窗口大小均影响中文文本的阅读工效;(2)达到最佳阅读工效的实验条件在速度和步幅上分别集中于200~400字/分和1~3字/步.最后本文结合中文阅读的相关眼动研究,对这些结果的成因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