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3篇 |
免费 | 137篇 |
国内免费 | 63篇 |
专业分类
75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随着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加,社会竞争也愈演愈烈,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基于当代高中毕业生选报大学专业时对自身兴趣特点深入了解的需要,在国内外职业兴趣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高中生职业兴趣的特点,并编制出一套适合当前中国高中生兴趣特点的职业兴趣测验。该测验将职业兴趣分为七种类型:艺术型、事务型、经营型、研究型、自然型、社会型和技术型。测验的信、效度测量指标均达到比较满意的水平。经过初步推广使用,获得了广大使用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42.
理性认知能力与社会偏好存在紧密的关联。文章简要回顾了经济决策理论从理性模型到有限理性模型和社会偏好模型的发展进程,论述了人们理性的局限性及其根源,并进一步探讨理性认知能力与社会偏好的关系。对人类以及灵长目动物的研究显示,有限理性可能是由根源于演化的适应性机制所导致。人类不公平厌恶的起源、个体公平能力的发展规律和表征公平的大脑结构上的证据表明,理性认知能力能让人更好地抑制自私性,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 相似文献
143.
采用配对问卷调查法, 以150位管理者和464位下属为研究对象, 考察了管理者核心自我评价对下属组织指向和人际指向公民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式领导和下属集体主义导向在其中的作用。跨层次分析结果表明:管理者核心自我评价对下属公民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道德式领导在管理者核心自我评价与下属公民行为关系中有中介作用; 下属集体主义导向在道德式领导与公民行为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 表现为道德式领导对公民行为的正向影响对高集体主义导向的员工来说更明显。文章揭示了管理者核心自我评价对下属公民行为的影响效果、内在机制和作用条件, 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领导有效性研究的特质-行为整合视角模型。 相似文献
144.
实验1考察了自我损耗对工作记忆的影响。40名6年级小学生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完成损耗任务和非损耗任务。结果发现,与控制组相比,实验组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明显降低。实验2考察积极情绪能否克服自我损耗对工作记忆的负面影响。40名6年级小学生参加了实验。在完成损耗任务后,采用自传式回忆的方法诱发实验组的积极情绪。结果发现,诱发被试的积极情绪体验,能够克服自我损耗对于工作记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5.
采用运气轮博弈范式探讨后悔的加工时程。分析决策正误的ERPs发现,200~300ms决策错误比正确诱发更为负走向的波,表现为典型的FRN(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300~400ms决策正确比错误诱发更大的P300。500~900ms决策正确比错误诱发更大的LPC(late positive component, LPC),并表现出明显的右半球优势效应。上述结果支持了FRN加工反馈刺激显著性信息和P300加工反馈刺激效价的观点,研究发现后悔与LPC可能具有密切关联。将来研究须在控制得失程度基础上,考察FRN、P300和LPC与效价、得失及得失程度和情绪体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6.
指向明确、语言简洁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标志,也是一个政党能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标志,更是动员群众、凝聚人民的旗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进行提炼,将核心价值观凝炼为\"民主、公正、和谐\"三个价值,目的就是进一步减少核心价值观的数量,且使这些观念保持在同样重要的层次,更加集中、更加明确、更加具有价值取向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7.
148.
心理契约破坏(psychologicalcontractbreach)是雇员对于组织未能充分履行心理契约中承诺责任的主观感知。文章阐述了心理契约破坏的概念界定、它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后果,以及相关的跨文化研究,并重点介绍了心理契约破坏对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过程中的相关权变因素(中介变量和缓冲变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未来研究应着重以下几方面:(1)心理契约破坏的心理机制及干预措施研究;(2)跨文化比较研究;(3)个体间差异的研究;(4)研究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9.
自传体记忆不仅是对过去自我经验的加工和提取,还反映了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近年来,自传体记忆跨文化研究表明,东西方被试在最早记忆年龄、记忆容量和具体性、内部语言的使用、记忆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异。文章从自我概念、亲子回忆和叙事方式、社会变迁和文化多元化等角度,探讨了文化自我观对于自传体记忆的核心意义。Nelson和Fivush的社会文化发展观则从发展的角度动态考察了内外因素对自传体记忆产生文化和个体差异的机制。文章还回顾了自传体记忆跨文化研究的主要方法。最后,文章探讨了自传体记忆跨文化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0.
Wenjie Liu Yuhui Cheng Xiangyong Yuan Yi Jiang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London, England : 1953)》2023,114(1):194-208
Perception of visual information highly depends on spatial context. For instance, perception of a low-level visual feature, such as orientation, can be shifted away from its surrounding context, exhibiting a simultaneous contrast effect. Although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adaptation aftereffect of gender, a high-level visual feature, it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whether gender perception can also be shaped by a simultaneously presented context.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gender perception of a central face or a point-light walker was repelled away from the gender of its surrounding faces or walkers. A norm-based opponent model of lateral inhibition, which accounts for the adaptation aftereffect of high-level features, can also excellently fit the simultaneous contrast effect. But different from the reported contextual effect of low-level features, the simultaneous contrast effect of gender cannot be observed when the centre and the surrounding stimuli are from different categories, or when the surrounding stimuli are suppressed from awareness. These findings on one hand reveal a resemblance between the simultaneous contrast effect and the adaptation aftereffect of high-level features, on the other hand highlight different biolog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contextual effects of low- and high-level visual featur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