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56篇
  69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心算应激与特质焦虑、应对风格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3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BIOPAC多导生理记录仪,探讨心算应激对不同人格特质和应对风格的大学生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及皮肤电反应(GSR)的影响。实验采取2(人格特质:特质焦虑、非特质焦虑)×2(应对风格:注重情绪的应对、注重问题的应对)×3(实验阶段:基线期、任务期、恢复期)的三因素混合设计,要求所有被试经历5分钟的基线期、10分钟的心算任务期和5分钟的恢复期。结果表明:(1)特质焦虑的个体和注重情绪应对的个体在心算应激后的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基线期的生理水平;(2)特质焦虑且注重情绪应对的个体在HR、HF、LF/HF及GSR上表现出明显强的反应性和弱的恢复性;(3)非特质焦虑且注重问题应对的个体在HF和GSR上表现出明显弱的反应性,在LF/HF和GSR上表现出明显强的恢复性。  相似文献   
122.
张乐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7,30(5):1139-1142,1154
无关声音效应是在对注意与记忆进行研究时所发现的一个现象,有益于探讨噪音等无关声音刺激对个体认知过程、工作绩效及身心健康的影响作用。在简要回顾ISE现象的界定与理论解释争论的基础上,重点从对刺激强度不同的ISE现象之理论分析、应用价值及一些相关的近期研究方面作了介绍,从对ISE现象的理论解释、无关声音刺激的选取、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ISE现象中的个体差异等方面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3.
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APS-R)的中文修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APS-R)进行中文修订,并考察其信度和效度。1174名大学生参加正式测试,321名学生7周后参加了复测。结果显示,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比较理想;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支持APS-R的高标准、差异和秩序的理论建构;高标准分量表与自尊、自我效能感、正性情绪呈正相关,差异分量表与抑郁、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负性情绪呈正相关。APS-R中文修订版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国内完美主义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的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4.
对我国性别刻板印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在当代中国迅速发展,其中对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也十分全面。本文探讨了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分析了影响其产生的因素,并进一步介绍了减弱性别刻板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5.
“非典”流行期民众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与心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介绍了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严重的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急性流行期我国民众较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包括焦虑和恐惧、愤怒和怨恨以及抑郁等情绪反应,认知反应,自我防御反应和生理反应,描述了人们面对SARS威胁时的应对策略;探讨了当前影响民众心理反应的诸种因素,包括刺激事件或刺激情境的性质与特点,对事物的态度和认识评价,应对挑战的能力与应对方式,以及心理社会环境和人格特征等;指出了心理干预应当遵循的四个原则和多种形式,说明了6种心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6.
在基于相似性的迁移研究中,表面特征和结构特征在类比提取过程中的作用是研究者关注的中心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同的研究者在故事类比通达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有关表面特征和结构特征的作用的不同结论。文章以表面特征和结构特征的概念为切入点,主要介绍表面特征和结构特征在故事类比通达中的作用的理论分歧与类比通达模型,指出当前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类比通达研究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7.
How does attention influence the judged duration of a brief stimulus? In the four experiments reported here, we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spatial attention on duration judgment depends on the processing demand of the concurrent nontemporal task. When participants had to perform a speeded letter discrimination task in addition to duration rating, the judged duration was longer at a cued location than at an uncued location,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cue was exogenous or endogenous. However, when the same stimuli were presented but no concurrent nontemporal task was required, duration was judged to be shorter at the cued location, as compared with the uncued locations. Furthermore, although spatial attention influenced duration judgment, no object-based attentional effects were found.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lthough spatial atten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judged duration of a briefly presented stimulus, its effect is mediated by the processing demand of the task.  相似文献   
128.
德国慕尼黑大学赖因哈德·劳特教授(1919~2007)是当代著名的费希特著作编纂家和研究家."文革"结束以前,我虽然从<德国哲学研究>杂志上看过他宣告要编辑<费希特全集>,但对他从事的这项工程的重要性并没有什么认识."文革"结束以后,我才看到从1962年开始出版的这套全集的前十卷.  相似文献   
129.
趣文四则     
一切封建迷信活动之所以会“动”得起来,除了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必须有经济利益的推动。笔者思忖,如果把那些从事封建迷信之徒伸向其信徒钱袋的黑手斩断,恐怕谁也不会再去搞装神弄鬼的勾当了。亦会发现他们的所谓排忧解难,普度众生,也只不过是他们骗人钱财的幌子而已。只要读者阅读如下数例掠影,  相似文献   
130.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contribution of social-cognitive factors (self-efficacy and affect) in predicting long-term physical activity in a sample of older adults (N=174). DESIGN: A prospective design assess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social variables at 2 and 5 years following a 6-month randomized, controlled exercise trial.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primary outcome variable was self-reported physical activity, with previous behavior, self-efficacy, and affect assessed as determinants of physical activity. RESULTS: Covariance modeling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physical activity at Year 2 was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of physical activity at 5-year follow-up. Both self-efficacy and affect at Year 2 were also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at Year 5, as was original treatment condition. Variables accounted for 35% of the variance in Year 5 activity. CONCLUSION: Older adults with higher levels of physical activity, more positive affect, and higher self-efficacy at Year 2 were more likely to continue to be active at Year 5. This study is one of the longest follow-ups of exercise behavior in older adults and has implications for structuring environments to maximize the maintenance of physic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