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20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骨缺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骨科治疗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骨组织工程发展迅速,利用骨组织工程治疗骨缺损成为研究的热点。组织工程应用的主要问题在于种子细胞的培养和细胞种植基质材料的优化。在此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渗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理解和把握这些哲学思想对完善利用骨组织工程治疗骨缺损的工作将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2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技术哲学研究受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中建构论方法的影响,表现出强劲的“经验转向”势头。“经验转向”的技术哲学促使人们从微观方面研究技术,分析它的具体发展和模式,研究技术与社会的共同演化。十多年来,这种趋势对欧美技术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催生了工程哲学这一新兴学科。每两年一次的国际技术哲学学会第14届年会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于2005年7月20~22日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大学召开。该学会的主席P.汤姆森以及前任主席P.杜尔宾、C.米切姆等几十位美国技术哲学学者和来自英国、德国、荷兰、加拿大、法国、中国…  相似文献   
203.
樊浩 《哲学动态》2006,(1):40-45
在严格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中,伦理与道德代表着两种“理一”而“分殊”的生命过程,这就是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的生命过程。在这两个世界中,伦理与道德的生命形态,在黑格尔看来,都是“精神”,即伦理的“精神”与道德的“精神”。伦理的精神本质上是实体的精神,或诸伦理实体的精神;而道德的精神则是一种道德的自我意识或“伦理世界观”。但是,无论在伦理还是道德的生命世界中,都内在一些基本矛盾,这些矛盾是伦理或道德“精神”发展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但伦理精神和道德精神的本性都是扬弃矛盾,实现和谐。如果将“伦理世界”当做“精神”的“…  相似文献   
204.
赵梅  莫忠健 《心理科学》2006,29(2):454-456,436
以我国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Grych等人的父母冲突子女知觉量表为工具,对量表是否适用于中国的初中生进行了验证研究,以此探明了初中生对父母冲突知觉的结构,初中生对父母冲突知觉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205.
再论先验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汀阳 《世界哲学》2006,(3):99-102
本文是《先验论证》一文的继续讨论,其中回应了陆丁对先验论证的另一种解释,同时也回应了倪梁康对先验哲学问题的讨论。本文再次强调了先验论证作为一种普遍论证策略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06.
作为西方极其重要的哲学家和基督教思想家,爱留根纳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从“无”或“不存在”的概念对上帝的理解和思考,这种空前深刻的考量集中体现为一种辩证关系:上帝既是绝对的隐匿,又是通过自我显现的创世!如何在绝对的分裂中保证上帝的独一和完善?如何使上帝在绝对超然的隐匿之无中自我显现和创世?这既是最重要的基督教神学问题,也是形而上学关切的根本。爱留根纳通过他的神学美学给出了天才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7.
赵俊华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06,29(3):752-754,743
语义启动是研究语义表征的主要范式。在过去的30年里,通过对语义启动效应的研究,词汇的语义表征理论也从符号联结发展到神经联结,其影响因素也逐步重视多方面的交互作用。究其问题,已有研究还存在很多不一致的结论,对语义内在的表征机制和学习机制缺乏深入了解,对影响语义表征的个体因素考虑不多。  相似文献   
208.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赵崇莲  郑涌  李宏翰  张建梅 《心理科学》2006,29(6):1431-1433
用自编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问卷对800名1-4年级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涉及人际安全、人际疑虑、人际张力和人际报复;大学生的人际安全因子得分为3.86,人际张力、人际疑虑和人际报复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在1.8-2.6之间;人际张力、人际疑虑、人际报复因子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1);男生在人际报复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理科生的人际张力、人际报复和主观因素总均分显著高于文科生,人际安全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文科生。表明大学生的人际安全感较强,人际交往和相处中的负性体验较弱,但存在年级、性别、专业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9.
Fan  Jie 《Studia Logica》2022,110(1):1-45

In this article, we study logics of unknown truths and false beliefs under neighborhood semantics. We compare the relative expressivity of the two logics. It turns out that they are incomparable over various classes of neighborhood model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logics are equally expressive as standard modal logic over any class of neighborhood models. We propose morphisms for each logic, which can help us explore the frame definability problem, show a general soundness and completeness result, and generalize some results in the literature. We axiomatize the two logics over various classes of neighborhood frames. Most importantly, by adopting the intersection semantics and the subset semantics in the literature, we extend the results to the case of public announcements, which gives us the desired reduction axioms and has good applications related to Moore sentences, successful formulas and self-refuting formulas. Also, we can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comparative merits of the intersection semantics and the subset semantics.

  相似文献   
210.
王争艳  赵冬艳  雷雳 《心理学报》2007,39(6):1063-1073
采用问卷法探讨了亲子间性话题沟通风格与青少年性行为、性态度的关系,并考查了亲子依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两个关于性别、父母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的多元方差分析表明:男生与女生在与父亲和母亲的性话题沟通开放性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与父亲和母亲性话题沟通的舒适感上有显著差异。男生与父亲的性话题沟通风格好于与母亲的,而女生与母亲的性话题沟通风格好于与父亲的。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以及青少年性别、父母职业、受教育程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进一步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青少年与父母性话题沟通开放性对性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不赞同同伴性行为的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青少年与父母性话题沟通舒适感对不赞同同伴性行为的态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依恋对性话题沟通和青少年的性行为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完全安全依恋的家庭相比,在与父母依恋都不安全的家庭中,青少年与父母性话题沟通的开放性对青少年的性行为有更强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