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7篇 |
免费 | 608篇 |
国内免费 | 211篇 |
专业分类
37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94篇 |
2020年 | 116篇 |
2019年 | 89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118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84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233篇 |
2012年 | 168篇 |
2011年 | 220篇 |
2010年 | 188篇 |
2009年 | 192篇 |
2008年 | 207篇 |
2007年 | 295篇 |
2006年 | 277篇 |
2005年 | 244篇 |
2004年 | 160篇 |
2003年 | 117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的跨地区验证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的结构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跨地区验证。使用修订后的问卷对内蒙古、陕西、山东、广东等四省区7所大学的1458名2007届毕业生进行调查,考察不同地区毕业生择业焦虑状况。结果表明:修订后的问卷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和跨地区普遍适用性;不同地区高校毕业生的择业焦虑在4个维度和问卷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问卷的修订是有效的,可用于不同地区毕业生择业焦虑的测量和心理教育效果的评定;地区间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差距可能是导致毕业生择业焦虑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2.
从最初对西方身体转向的应激反应,到开始关注中国古代哲学的身体维度,再到多角度、宽领域深入开掘中国传统哲学的身体特质,作为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视野,中国哲学的身体性研究展现出了非凡的活力.关于这一研究的新进展,海峡两岸中国哲学研究的身体维度会议从三个方面,即身体与伦理、体感与体知、身体与语文作了细致的探讨,不仅深化了中国哲学的身体性研究,也推进了海峡两岸学者在这一领域的学术交流,中国哲学的身体性研究已成为建设当代文化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33.
234.
通过注意偏向实验、BPAQ攻击问卷与Barratt冲动量表的施测,探讨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注意偏向与冲动控制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及冲动控制性别差异不显著;低攻击性与高攻击性中学生表现出对攻击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特征,在冲动控制上差异也极其显著;中学生攻击性行为与注意偏向、冲动控制总体上呈显著正相关;攻击词注意偏向与冲动控制对中学生攻击性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35.
236.
心理资本、学习策略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习策略问卷》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大学生4种学习策略和12种次级策略以及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大学生学习策略、心理资本与其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认知、元认知、动机情感以及资源管理等4种学习策略总体掌握较好;在12种次级策略中,大学生对情绪调节、环境选择、过程监控等策略的掌握较好,而对意志努力、准备复述、学业求助等策略的掌握相对薄弱。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总体情况是正面的,但也有约17%的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偏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和学习策略对其学业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心理资本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学习策略为中介。 相似文献
237.
东南亚华侨华人宗教作为母文化——中华传统宗教文化在异时空的一种转型和再生,是源于中华传统宗教文化,广泛地吸收了东南亚本土宗教文化和西方宗教文化而形成的;转型后的东南亚华侨华人宗教在华人社会和所居地社会的当代文化价值体现为共有价值的追求,即获得信仰神灵精神力量战胜困难的勇气、整合华族各方资源、和谐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关系、丰富人类文化多样性等四方面。东南亚华侨华人宗教的历史角色与当代价值可以作为包括宗教在内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如何继续发挥应有价值与建构和谐社会的启思。 相似文献
238.
国内"宗教学界"对西方宗教的兴旺颇多张扬,对基督教神学尤其是情有独钟,以至在国人中制造出一种假象,似乎西方文明,包括科学与民主,都是由宗教滋养出来的,至今仍然炽热,统治着一切。这不仅篡改了西方全部近代史,也严重扭曲了当前的西方现实。为了校正此类偏颇,我刊开辟了《国际视窗》、《无神论在西方》、《阳光书系》(西方无神论著作介绍),报道和反映西方世俗人文主义、新无神论运动等近期信息和主要思潮,以助读者对西方文化的全面了解。由于人少力微,欢迎学者赐稿,欢迎读者指导。BBC(英国广播公司)是英国影响全球最大的媒体。2003年它委托乔纳森·米勒(Jonathan Miller,1934年-)拍摄一部题为"无神论简史"的片子,于2005年在BBC播出。乔纳森·米勒是一位神经病学家,又是作家、导演、演员和制作人。在拍摄这部片子中间,他访问了很多作家、科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但BBC感到片子太长,剪掉了大量的谈话内容,未能出现在最终的作品上。乔纳森·米勒认为,被剪掉的谈话中有些非常精彩,在他的交涉下,BBC做了一个非常规的决定:从那些面临被抛弃的原始材料中,节选出6个人的谈话,作为"无神论简史"的补充部分连续播出。在此我们择选了其中3位的部分谈话。他们分别是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英国哲学家科林·麦克吉恩(Colin Mcginn)以及美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史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y)。我们根据BBC播出的录音整理出来的译稿,拟逐期发表,以见无神论在西方的若干近况。 相似文献
239.
马克思主义是犹太-基督教宗教用自己丰盈的精神乳汁滋养起来的一个强大的思想对立物,两者都隐藏着一个共同的叙事结构:第一,对世界作一种包罗万有的统一的描述;第二,有一个完整的关于人类堕落与拯救的"故事";第三,有一个着眼于未来的"终末论"形态和弥塞亚信念;第四,强调精神生活与肉体生活、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用"颠倒"的方式,表达了基督宗教的精神价值.因此,只有理解基督宗教,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实质和终极诉求;反过来,只有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理解基督宗教信仰的精神价值.基于对人类未来美好生活热切追求的真诚态度,马克思主义者和基督徒可以通过相互追问,各自从对方身上发见自己要表达的那种终极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240.
有关条件推理认知机制的概率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条件推理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演绎形式(MP、DA、AC、MT)和变通形式(四卡问题)。已往研究主要探讨了内容因素、情境因素以及元认知因素等对条件推理的影响,形成了若干理论模型和观点。近来、Oaksford等人研究了概率因素对条件推理的影响.提出了条件概率模型。本文对这种新的研究取向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评价,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