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28篇 |
免费 | 619篇 |
国内免费 | 216篇 |
专业分类
37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95篇 |
2020年 | 117篇 |
2019年 | 91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121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86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236篇 |
2012年 | 172篇 |
2011年 | 221篇 |
2010年 | 190篇 |
2009年 | 196篇 |
2008年 | 209篇 |
2007年 | 298篇 |
2006年 | 282篇 |
2005年 | 247篇 |
2004年 | 164篇 |
2003年 | 118篇 |
2002年 | 73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就负荷水平和信息输入形式、输出形式对视觉追踪作业心理负荷评估指标敏感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获得以下主要结果:①主任务绩效具有较好的评估敏感性;②作业信息输入形式、输出形式对评估指标敏感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42.
教师评分用语词义赋值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模糊统计试验方法对教师的六组定性的评分用语词 (符号 )进行了经验赋值。参加赋值的是 2 66名小学教师。结果表明 ,六组评分用语词 (符号 )都是模糊概念 ,其中每种评分方式中处于最高等级的词 (符号 )的模糊度最小 ,处于中间等级的词 (符号 )的模糊度居中 ,处于最低等级的词 (符号 )的模糊度最大。词 (符号 )义的模糊度与评价的把握度呈现负相关 ,即词 (符号 )义越具体 ,模糊度越小 ,赋值的把握度就越大 ;反之 ,词义越含混 ,模糊度越大 ,赋值的把握度就越小。教师对各种评分用语词 (符号 )的赋值受百分制的“及格—不及格”的划分的影响 ,受评分方式中等级数目的影响 ,即增加评分等级会减少评分用语词 (符号 )的模糊度 ,增加赋值的把握度 ,还受评分用语词 (符号 )本身数量特征的影响。在各种评分方式中 ,评语词 (符号 )在心理量表上的距离是不等的。本研究的结果对教育评价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3.
Caring for a family member with dementia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chronically stressful process, with potentially negative physical health consequences. However, no quantitative analysis has been conducted on this literature. The authors combined the results of 23 studies to compare the physical health of caregivers with demographically similar noncaregivers. When examined across 11 health categories, caregivers exhibited a slightly greater risk for health problems than did noncaregivers. However, sex and the health category assessed moderated this relationship. Stronger relationships occurred with stress hormones, antibodies, and global reported health. The authors argue that a theoretical model is needed that relates caregiver stressors to illness and proffers moderating roles for vulnerabilities and resources and mediating roles for psychosocial distress and health behaviors. 相似文献
244.
青少年学生疏离感及其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对重庆市和兰州市的1502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在生活环境疏离感和压迫拘束感上的平均分相对较高;各学生群体在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总体疏离感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年级和地区的交互作用上,而环境疏离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性别和片区的交互作用上。各群体疏离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年级和片区之间;青少年学生的疏离感大体呈现出三个阶段的发展趋势,即是:初中阶段发展比较平稳,没有大的起伏变化;高中和大学阶段都是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倒“V”字型发展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45.
中学生学习策略运用、学习效能感、学习坚持性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研究随机选取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共442人为被试,采用协方差结构模型考察了中学生学习策略运用、学习效能感、学习坚持性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学习策略运用、学习效能感、学习坚持性与学业成就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学习策略运用、学习效能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学习坚持性则通过影响学生学习策略的运用间接影响学业成就,学习效能感与学习坚持性二者相互影响;(3)学习策略运用、学习效能感、学习坚持性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效应依次为,学习效能感最大,学习策略运用其次,学习坚持性再次。 相似文献
246.
不同的归因方式将导致人们对行为的不同预测倾向。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假设,来考察在信息匮乏的情况下,性情归因和情景归因对他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的预测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归因方式都导致被试对积极行为的预测多于对消极行为的预测,而情景归因下的被试对积极行为的预测又显著多于性情归因下的被试。在此基础上,在引人价值判断的因素后,发现不同的归因方式启动了不同的价值判断,进而影响到对行为的预测。 相似文献
247.
创造活动酝酿期的心理加工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莱士(Wallas)在研究了大量作家和自然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的过程后,于1945年提出创造过程四阶段说。华莱士对准备期(Preparation stage)、明朗期(Illumination stage)、验证期(Verification stage)等其它三个阶段的心理机制都有十分明析的论述,唯独对酝酿期(Incubation stage)的描述较为模型。本文试图对创造活动酝酿期的心理加工机制作初步探讨,力图补充华莱士的创造四阶段说,为揭示创造的心理加工机制发表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248.
249.
现代中国人心理健康和谐观的理论构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显示中国人的心理是自我的关系状态,中国人的健康是和谐状态,传统心理健康的本质是自我关系世界的和谐。基于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提出现代中国人心理健康的本质是自我关系世界的全面积极和谐,内容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意义世界的和谐。 相似文献
250.
中学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量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结构,按其抽象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整体监控和具体监控两个层次,整体监控系统分为主动性、开放性和有效性三个维度,具体监控系统分为目标设置、时间规划、灵活性、自制力和检查评估五个维度。通过对832名中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编制了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中学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量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