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31.
We examined how relationships among intrapersonal (i.e., attitudes and beliefs about smoking) and ecodevelopmental (i.e., family, school, and peer) factors influence risk for lifetime smoking in immigrant Hispanic adolescents. Our sample was comprised of 223 immigrant Hispanic adolescents and their families and was drawn from 3 middle schools in a single school district. Data collected is a result of adolescent and parent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as well as county school data (i.e., GPA, teacher reported effort and conduct, absences). Results indicated only poor school functioning, peer smoking, and lack of perceived harm concerning smoking were directly related to adolescent lifetime smoking. Poor school functioning and peer smoking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functioning and adolescent smoking.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the design of smoking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for immigrant Hispanic adolescen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2.
采用Jacoby加工分离程序,以无意义音节字母串为材料,对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和中间型被试的内隐、外显记忆进行分离,考察不同认知风格类型的个体,在加工信息过程中,对与其认知风格类型匹配或不匹配的材料的编码和提取上是否存在不同的方式和策略。结果表明:1)场依存型个体的意识性提取成绩好于场独立型个体,场依存型个体的外显记忆好于场独立型个体。2)场独立型个体的自动提取成绩高于场依存型个体的成绩,场独立型个体的内隐记忆好于场依存型个体。3)无论在意识性提取还是自动提取方面,中间类型个体的成绩总是介于场依存型个体与场独立型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133.
心理实验程序设计的模式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实验程序设计是指将心理学的研究计划或设想转变成计算机可识别的程序的过程,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了心理实验程序设计的一套模式化方法——12345理论,即一个过程,两种类型,三大原则,四种模式,五个要素。12345理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能够为心理学研究人员设计实验程序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对心理实验程序设计体系的规范化或标准化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4.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国家伦理与个体道德的统一,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转化成每一个体自觉的道德认知与情感体验,是荣辱观教育的关键。荣辱观教育有其辩证性内涵,在教育目标上,它是培养“道德人”与“能力人”的统一;在教育内容上,它是一元价值内容与多元实践方式的统一;在教育原则上,它是道德理性设计与道德情感供给的统一;在教育方法上,它是荣辱价值引导与主体生活体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5.
产业哲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以更好地反映自己的时代,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界在新世纪的探索中,提出“产业哲学”概念并展开了初步研究,体现着一种新的努力。一产业:从被遗忘的角落回到哲学的视野如同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等称谓所体现的,产业反映着时代。马克思说,产业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自然界对于人、因而也是科学技术对于人的现实的历史关系。[1]恩格斯也认为,英国的产业革命“是现代英国的各种关系的基础,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2]但是,长期以来,对“产业”的哲学探索却显得相当薄弱。陈昌曙在20世…  相似文献   
136.
儒家与弗洛伊德的道德心理之简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德心理上,儒家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之间在道德心理的内涵,道德的心理动力作用机制,道德心理对人格的影响等方面均表现了很大差异。但是,它们也在道德自律、道德心理对于健康人格形成等方面有相同之处。这些异同为当代道德心理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7.
Using three experiments,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social exclusion on attention. Specifically, we investigate whether social exclusion promotes attentional bias to social acceptance cues (smiling faces) or social exclusion cues (angry faces) among an Asian population. The Cyberball game was adopted to manipulate social inclusion or exclusion, and a dot‐probe task was used to measure individuals' responses to smiling or angry faces. In Experiments 1 and 2, each trial consisted of either a smiling or angry face that was paired with a neutral face. In Experiment 1, when the stimulus onset‐asynchronies (SOA) were 500 ms, the inhibition of return emerged, indirectly indicating that social exclusion promotes sensitivity to social acceptance cues. In Experiment 2, after setting the SOA to 200 ms, we found that social exclusion promotes attentional bias to smiling faces compared to neutral faces. In Experiment 3, both smiling and angry faces were shown during each trial, and we found that social exclusion promotes attentional bias to smiling faces compared to angry faces. Therefore, the present study extend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exclusion and attention. Overall, it appears that after social exclusion, the desire for social reconnection trumps the desire to avoid social exclusion.  相似文献   
138.
心理危机是一种失调的心理状态。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及生活事件的影响,容易产生各类心理危机,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实施帮助,会增加心理障碍与疾病的发病率。因此,需要在探索青少年心理危机生成机制的基础上,对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青少年开展各项心理功能和特征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征、情绪指向的应对方式等内在特质以及生活事件、童年受虐待的经历以及家庭环境等外在因素,是青少年心理危机的重要预测因素,焦虑情绪则可作为危机的重要预警指标。这些结果可帮助了解危机发生的机制和影响危机发生的因素,为青少年危机的预警和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9.
小学生课堂参与结构及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琦 《心理科学》2001,24(2):160-162,174
本研究运用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法,以267名小学一~六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小学生课堂参与的结构及特点。结果表明:1)学生的课堂参与主要包含了:主动参与、非参与、负向参与、自控下的被动参与和他控下的被动参与五种成分;2)总体而言,课堂上,学生的积极参与多于消极参与,被动参与多于主动参与;3)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堂参与没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水平并没有随年级的升高而增长。  相似文献   
140.
以大学生为被试,以汽车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对12条汽车属性信息的操纵,设置出四款优差不同的汽车。通过对汽车的优差选择,探察在属性信息逐条呈现的情况下,有意识思维与无意识思维对复杂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时上,无意识思维下的决策时间要比有意识思维下的决策时间长;在选择的正确率上,有意识思维决策的结果要优于无意识思维决策的结果;在信息回忆量上,有意识思维决策的回忆量要多于无意识思维决策的回忆量,这与无意识思维理论是相违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