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61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1篇
  1975年   5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7篇
  1970年   4篇
  1969年   3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立体视觉的心理物理和VEP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物理试验是研究立体视觉的主要方法。70年代VEP开始用于体视研究,并取得许多结果。由于VEP信号复杂,这些结果不能令人满意。本文使用心理物理试验和VEP对比方法对体视加以研究。我们的结果是:VEP波形中第一个正峰与刺激图形的亮度有关;N_2峰和P_3峰的潜伏期对判断体视存在与否有重要价值;本试验确定N_2峰潜伏期在体视存在时约为240ms—280ms,无体视存在时约为290ms—310ms;P_3峰潜伏期在体视存在时约为280ms—310ms,无体视存在时约为340ms—360ms;体视存在时的VEP与无体视存在时的VEP的互相关系数小于0.1;有体视的VEP其功率谱密度在8Hz附近有一峰;心理物理试验中使用强制选择得到的结果从VEP波形比较中可以确认是可靠的;有体视的VEP其N_2和P_3的潜伏期随视差变化呈现规律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采用了一种研究儿童理解不精确量词的经验方法,初步探讨了四岁至十岁儿童理解数量词“几个”、“很多”的发展特点。结果提示:儿童对两个数量词的理解与实验给出的论域(数量范围)关系密切;数量词“几个”比“很多”较早被年幼儿童所理解。其发展特点:四岁至十岁儿童在[0,10],[0,20]范围上,均能较好理解“几个”;六岁以上儿童只能在[0,10]的范围上理解“很多”的词义;四岁儿童则表现出把“很多”与“全部”混同。  相似文献   
13.
记忆训练对改善少年、青年和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工作采用“位置法”(method of loci)对24例少年、24例青年和22例老年被试进行了记忆训练研究。以毕生发展的观点比较认知训练对改善不同年龄人记忆的作用,进而探讨发展的认知功能储备能量的年龄差异和训练的迁移效应。结果表明认知干预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记忆,同时也显示了在发展的储能和对图形的迁移效应方面,老年人明显不如青、少年,而青年与少年则彼此相近。  相似文献   
14.
谈谈个人对智力落后儿童早期干预的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作者根据从事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干预教学研究的实践经验对当今在我国开展早期干预的必要性以及早期干预的目的、设置的理由、内容、方式、对象、教师的条件、效果的评价以及开展的步骤等9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量词肯定句和否定句的理解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缪小春  桑标 《心理学报》1992,25(3):10-17
本研究试图探索人们对舍有“所有”、“每一个”、“有一些”等量词的肯定句、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的理解。要求成人被试尽快判断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句子和哪一幅图画的内容相符。结果表明,影响反应时的因素为(1)句子的表层结构和它的底层意义的一致程度;(2)句子的意义和从图画中得出的命题的一致程度;(3)句子中使用的量词。结果还表明,否定句的判断时间不一定全都比肯定句的长。  相似文献   
16.
词切分的韵律学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芳 《心理学报》1992,25(4):59-65
本文是关于汉语普通话词切分的一个实验报告。用无意文重复句和合成句作语音材料,探讨音节时长分布、基频曲线、音节强度以及共振峰等韵律学线索在词切分中的作用。得到的主要结果是,在排除语义和音段层面信息的条件下,听者能够根据句子的韵律学特征进行句子结构的判断和词的切分;在对切分有效的韵律学线索中,最重要的是音节的时长分布模式,其次是基频曲线,音节的强度和共振峰变化对切分没有贡献。  相似文献   
17.
A variety of abnormal sensory/motor behaviors associated with electrical discharges recorded from the bilateral brainstem were induced in adult WKY rats by mechanical (electrode implants) and DC electrical current stimulations and by acute and chronic administration of cocaine. The electrode implant implicated one side or the other of the reticular system of the brainstem but subjects were not incapacitated by the stimulations. Cocaine (40 mg/kg) was injected subcutaneously for an acute experiment and subsequent 20 mg/kg doses twice daily for 3 days in a chronic study. Cocaine generated more abnormal behaviors in the brainstem perturbation group, especially the electrically perturbated subjects. The abnormal behaviors were yawning, retrocollis, hyperactivity, hypersensitivity, "beating drum" behavior, squealing, head bobbing, circling, sniffing, abnormal posturing, and facial twitching. Shifts in the power frequency spectra of the discharge patterns were noted between quiet and pacing behavioral states. Hypersensitivity to various auditory, tactile, and visual stimulation was present and shifts in the brainstem ambient power spectral frequency occurred in response to tactile stimulat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brainstem generates and propagates pathological discharges that can be elicited by mechanical and DC electrical perturbation. Cocaine was found to activate the discharge system and thus induce abnormal behaviors that are generated at the discharge site and at distant sites to which the discharge propagates. Cognitive functions may also be involved since dopaminergic and serotonergic cellular elements at the brainstem level are also implicated.  相似文献   
18.
主观轮廓与明度对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振华 《心理学报》1989,22(3):8-14
本实验以被试的反应时为指标,用速示器呈现实验刺激,通过系统改变诱导区域的面积和反射率对主观轮廓知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主观轮廓图形诱导面积的减小和诱导部分反射率的增加,明度对比减弱,被试的反应时增加,并且各反应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诱导部分的面积和反射率都以明度对比为中介引起了主观轮廓知觉的系统改变。这说明视觉系统中侧抑制引起的明度对比在主观轮廓知觉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林国彬 《心理学报》1989,22(1):26-30
实验使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彩色图象显示器的屏幕来呈现视觉目标彩色光栅,以对人的颜色视觉进行对比感受性的测定。被试可以通过终端键盘改变光栅的各种变量并进行反应,计算机对结果进行记录和处理。实验Ⅰ是对比感受性作为红-绿光栅和绿色单色光栅的空间频率的函数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所有空间频率上,被试对绿色光栅的对比感受性都比对红-绿光栅要高。但随着空间频率的升高,对两种光栅的对比感受性也相应升高,并都在中间空间频率带达到高峰值。实验Ⅱ是对颜色视觉对比感受性作为红-绿亮度比率的函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空间频率和红色在光栅中的比率对对比感受性都有重要的影响。本实验结果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工作负载的测量和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而又适应不良者可导致疾病。人类经常遇到的心理、社会性应激源除了生活事件以外,长期工作负载过重也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24名在监护病房工作的护士的工作负载的测量介绍了在西方国家常用的工作负载的测量和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