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61篇 |
免费 | 828篇 |
国内免费 | 298篇 |
专业分类
468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77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126篇 |
2021年 | 125篇 |
2020年 | 185篇 |
2019年 | 137篇 |
2018年 | 158篇 |
2017年 | 156篇 |
2016年 | 140篇 |
2015年 | 122篇 |
2014年 | 150篇 |
2013年 | 263篇 |
2012年 | 213篇 |
2011年 | 286篇 |
2010年 | 271篇 |
2009年 | 246篇 |
2008年 | 270篇 |
2007年 | 361篇 |
2006年 | 365篇 |
2005年 | 264篇 |
2004年 | 157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53.
54.
55.
目的:研究探讨了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C-IAT)测量中学生良心的可行性,并分析内隐良心和外显良心的关系。方法:采用E-prime3.0软件编制SC-IAT良心测量程序,测量了中学生内隐良心; 采用青少年良心问卷测量了中学生的外显良心,并运用相关技术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SC-IAT实验中,中学生良心的内隐效应显著,且不存在性别、独生与否、学段、家庭结构、家庭所在地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的显著差异; 内隐良心与外显良心之间的相关不显著。结论:(1)中学生良心存在积极内隐效应;(2)外显良心和内隐良心相互分离,是两个不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56.
利用128导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延迟匹配任务的实验范式,测查了20名正常被试完成不同负荷客体任务时的皮层慢电位(slow cortical potentials,简称sp成分),实验发现:背侧前额叶在刺激呈现后的700ms到1400ms出现记忆负荷效应,高负荷任务诱发的sp成分显著负于低负荷任务;低负荷任务诱发的sp成分在左前额区(500~1800ms)、左前额-中央区(700~1800ms)、左中央-顶叶区(1000~1400s和1800~4800ms)、右前额区(1800~4800ms)和右前额-中央区(1400~4800ms)显著负于高负荷任务,出现记忆负荷效应,但这种负荷效应在左右大脑半球所反映的心理意义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57.
采用匿名问卷法,调查澳门人的风险知觉与赌博行为。结果显示:(1)赌场的劝世文既无劝勉也无劝阻人们赌博的作用;(2)社会关系网的钱财支援不影响实际赌博次数;(3)多次性博弈与一次性博弈所采用的是不同的机制,一次性博弈不是由期望值所决定的;(4)相互监视和制裁系统会影响赌博:受法律制裁约束的职业者比不受法律制裁约束的职业者更不好赌;自估在赌场遇见认识人的机会与赌博次数呈负相关;(5)性别及母语等“本质趋向”差异表明,所谓澳门人不好赌有其渊源并可能是在长期的文化沉淀中形成的;(6)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赌博的有效预测变量。这些发现的理论含义一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8.
同一个道德决策情景使用外语(相比母语)呈现时,个体会表现出更强的功利性倾向,即道德外语效应。随着研究的深入,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运用元分析方法首次探讨了语言类型(母语vs.外语)对道德判断中功利性倾向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关的调节变量。通过文献检索及梳理,共有19篇文献46个独立样本97个效应量符合元分析标准(N=9672)。结果显示存在较小但稳定的道德外语效应(g=0.23);调节效应分析表明,道德外语效应受故事类型的影响,在个人道德两难故事中存在较小但稳定的外语效应(g=0.32),但在非个人道德两难故事(g=0.11)与日常道德评价故事中(g=0.12)不存在外语效应;非个人道德两难故事中的外语效应受记分方式的影响,多点记分在该故事类型下存在效应(g=0.27),二点记分不存在效应(g=0.05);性别和语系类型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这些结果表明语言类型对个体面对道德困境时的选择倾向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道德故事类型和记分方式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