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30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孔子认为政与刑不能在德性养成中起积极作用。他认为,政制禁令和刑罚惩治的威慑,虽可令人不违反法律,行为合乎规范,却正好成为德性内化的障碍。亚里士多德对于德性养成的见解与之恰成对照,他认为德性的养成要依赖习惯和训练,同时也离不开法律的教化与惩罚的威胁。两种不同的见解促使人们思考政治与刑律对于德性养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2.
论曾国藩的睦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思想中,睦邻观是一个重要的层面。曾国藩作为晚清大儒、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之浸润。在其丰富的家庭伦理思想中,睦邻观是重要内容之一,当代人从中或许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93.
主编的话     
《心理科学》将加强对研究的伦理规范性、科学创新性、报告完整性、和论述严谨性的审查,推 动中国心理学的研究、服务和人才培养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894.
为考察汶川地震8.5年后青少年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关系,利用社会支持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自尊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地震灾区的1185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创伤暴露程度对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均不具有显著影响,但对PTG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在控制创伤暴露后,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促进PTG,也可以分别通过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促进PTG,还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经自尊的多重中介作用来促进PTG,表明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社会支持与PTG的关系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效应。这些结果说明社会支持对PTG影响的一个重要机制是通过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增加其自尊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95.
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共同主办的国际道德经论坛,于2007年4月22日在西安隆重开幕,4月27日在香港圆满闭幕。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道教界人士和其他宗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工商界人士、文化名人等共350余名代表出席论坛。论坛在西安和香港的活动分别由陕西组委会和香港组委会承办。  相似文献   
896.
王常月(?-1680),号昆阳子,原名平,山西潞安府长治县人.全真道龙门派第七代律师.他在清初所进行的公开传戒活动,是道教史上的一件大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确立的全真道开坛传戒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897.
李垚锦  张微  扶蓓  周兵平 《心理学报》2020,52(6):777-785
在注意定向与维持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个体更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干扰而导致目标任务加工进程受阻,表现出了注意定向反应的缺陷,但导致任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对突然出现的外部无关刺激的过度兴奋还是对内源性目标刺激的持续维持能力减弱,尚不清楚。研究采用反向眼跳范式、记忆导向眼跳范式和视觉导向眼跳范式,来探索成人ADHD内外源注意定向反应的情况,以及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成人ADHD失败的可能机制。结果发现,在反向眼跳任务上,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错误率更高,并且差异性显著。但在记忆导向眼跳任务中,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与正常组的差异不显著。在视觉导向眼跳任务中,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的正确眼跳潜伏期比正常组要短,且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这说明,在内外源刺激反应的冲突导致的情境中,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反应明显落后于正常个体,这种缺陷并非由于其维持内源性注意产生定向反应落后所导致的,而是与其外源注意定向反应过强有关。  相似文献   
898.
超越以死亡为标志的存在有限性及其所导致的整体生命意义的缺失是人类普遍深刻的内在冲动。在中西方文化中,超越性各自表现为典型的纵向—横向、外在—内在的神圣宗教与世俗历史方式。在形上意义上,人类个体存在有限性的关键时间,宗教与历史之为超越方式的要义则是以"永恒"或否定有限意义上的"无限绵延"为此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途径。历史情怀在超越性方面对宗教感的功能替代性可以为解释中国人宗教感淡薄及其历史观、家族观乃至生育观等文化现象提供一个重要的观察角度。  相似文献   
899.
使用眼动追踪技术,采用边界范式,考察了三字嵌套词的汉字位置加工是否存在亚词边界效应。实验以三字前嵌套词(如“历史系”)和三字后嵌套词(如“核技术”)为靶子,对次字和尾字进行操纵(相同、转置和替换)。结果发现:对于前嵌套词,靶子的注视时间在替换条件显著长于转置条件,相同条件和转置条件差异不显著;对于后嵌套词,靶子的注视时间在转置条件显著长于相同条件,替换条件和转置条件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跨亚词边界汉字转置不影响词汇识别,而亚词首字转置干扰词汇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