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4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31.
家庭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郑信军  岑国桢 《心理科学》2006,29(3):747-751,703
本文就家庭视角评述国外关于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关研究。有关文献表明,处境不利儿童的自我概念有明显的外在化特征,区分性低,较少指向未来;他们存在社会信息加工中的译码困难和归因偏向,其信息加工技能和认知控制技能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社会性情绪发展也存在诸多困难;他们的亲子依恋往往是不安全甚至矛盾类型;他们往往难以被同伴所接纳,在交往中更多地表现出适应不良性行为,其友谊质量也比较差,但自我效能、自我调节以及良好的群体特征是改善其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家庭的各种不利因素还会对其社会交活动中的活动能力、活动数量、活动水平和活动技能带来影响,在他们身上也更容易出现攻击、退缩以及各种过错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当前,有关这些儿童的神经生理与心理学结合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932.
心理科普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钧 《心理科学》2006,29(5):1254-1257
本文对中国心理科普教育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指出了忽视自育、心育特殊性等问题;根据十六年的教育实验,总结了心理科普教育与自育结合的多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33.
The study measures both the implicit regional prejudice and the explicit simple attitude of 93 students of five universities in China, either involved or not in different stages of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and at varying distances from their partners, by using the Brief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and Explicit Reports. Results indicate that close relationships can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decreasing implicit regional prejudice.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causal mechanism betwee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changes in social attitude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34.
We sometimes decide to take an offered option that results in apparent loss (e.g., unpaid overtime). Mainstream decision theory does not predict or explain this as a choice we want to make, whereas such a choice has long been described and highly regarded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ogma “吃亏是福” (suffering a loss is good fortune). To explore what makes the dogma work, we developed a celebrity anecdote‐based scale to measure “Chikui” (suffering a loss) likelihood and found that:(i) people with higher scores on the Chikui Likelihood Scale (CLS) we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higher scores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Socioeconomic Index for the present and (ii) the current Socioeconomic Index could be positively predicted not only by current CLS scores but also by retrospective CLS scores recalled for the past, and the predictive effect was enhanced with increasing time interval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suffering a loss is good fortune” is not a myth but a certain reality. © 2017 The Authors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35.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安全感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修订后的DSM-5的PTSD核查表对汶川地震8.5年后的115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重复创伤暴露、安全感和认知重评与PTSD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初次地震暴露后,重复创伤暴露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SD,也可以通过确定控制感和人际安全感分别间接地正向预测PTSD,还可以通过人际安全感经认知重评的多重中介作用来正向预测PTSD。不过,重复创伤暴露不能直接经过认知重评对PTSD发挥显著的预测作用,也不能通过确定控制感经认知重评来对PTSD发挥显著的多重间接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36.
采用问卷法对169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自尊在班级同学关系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中介过程是否受到亲子亲合(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的调节。结果发现:(1)控制性别和年龄之后,班级同学关系对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班级同学关系不仅可以直接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还可以通过自尊间接预测外化问题行为;(3)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均在班级同学关系与自尊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4)父子亲合而非母子亲合能够调节班级同学关系对外化问题行为的直接影响。总之,班级同学关系通过自尊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且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进一步对该过程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37.
校园欺凌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是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的重要力量。本研究拟在考察学生感知的教师欺凌态度与学生欺凌行为关系的基础上,探究学生欺凌态度的中介效应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校园欺凌量表》、《学生欺凌态度量表》以及《学生感知的教师欺凌态度量表》对来自北京市两所初中的698名初一和初二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初中男生总体及不同类型的欺凌行为及其欺凌态度均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所感知的教师欺凌严重性态度则显著高于男生;(2)学生感知的教师欺凌严重性态度显著负向预测学生欺凌行为;(3)学生欺凌态度在学生感知的教师欺凌态度和学生欺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学生欺凌态度的中介效应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欺凌态度为部分中介作用,而女生欺凌态度为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38.
以往研究表明, 预期机制和注意机制都能促进感知行为, 但两者以何种方式共同作用于感知行为仍然存在争议, 特别是, 对于预期主体在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空间提示以及视觉搜索相结合的范式, 通过4个实验, 考察了当被试对目标进行预期以及对分心物进行预期时, 空间预期对空间注意效应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1)当目标为预期主体时, 预期对注意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2)当分心物为预期主体时, 预期与注意的作用独立; (3)当目标为预期主体时, 通过刺激数增加而导致的任务难度变化不影响预期和注意之间的关系。这表明, 空间预期是否影响空间注意效应受制于预期主体——当预期主体为目标时, 预期和注意两者交互式地影响感知行为; 当预期主体为分心物时, 预期和注意独立地影响感知行为; 而且, 预期和注意之间的关系不受任务难度影响。  相似文献   
939.
压力促使个体风险寻求已得到许多研究的验证和支持, 但对于该现象背后的根本机制缺乏深入探讨和整合。模型指出, 压力诱发认知资源损耗和心理需要失衡, 导致个体执行控制功能减弱, 奖赏寻求增加, 这两者引起对风险选项价值的高估、风险感知的降低和启发式决策策略的使用, 最终导致风险寻求。期望效用论、预期理论、双系统理论和风险敏感理论的视角能各有侧重地解析模型中的路径。最后, 基于模型梳理了边界条件, 并提出未来可关注压力下执行功能、认知和情绪的交互以及慢性压力的影响和调控。  相似文献   
940.
为了解大学生进食障碍症状的类别特征及其与抑郁和性别的关系,使用进食障碍检查自评问卷6.0和9项患者健康问卷对575名大学生施测,采用带预测变量(抑郁)和分类结果变量(性别)的潜在剖面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进食障碍症状可划分为体形关注组(62.4%)、体像顾虑组(28.0%)和进食障碍风险组(9.6%);抑郁得分越高,个体被归为体像顾虑组或进食障碍风险组的可能性越大;女性属于体像顾虑组和进食障碍风险组的可能性比男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