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29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电子媒体设备日益流行的同时, 睡眠问题也日趋加重, 主客观研究均发现电子媒体使用会对睡眠产生消极影响.背后的加工机制涉及睡眠置换,唤醒,屏幕光和电磁辐射.可以通过睡眠卫生教育,限制电子媒体使用,屏蔽屏幕蓝光等方式进行干预.未来研究需要从理论机制的整合,因果关系的确定,测量方式的客观化和标准化,使用情况细化和本土化研究方面做努力.  相似文献   
62.
周静  谢天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5):914-925
物质主义的经典研究分别从人格、价值观、目标和需要的角度界定和理解物质主义的相关现象。自我概念一直是贯穿物质主义研究的线索, 但直到最近研究者才试图以它为理论基点统摄与整合已有研究。相关研究表明, 物质主义者对自我的评价较低, 表现为低自尊、权变性自尊; 对自我的认识具有不一致性, 表现为自我概念不清晰、外显-内隐自尊分离、以及自我差距(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最近出现的两个综合理论——物质主义的自我逃离理论与物质主义的认同目标追求理论提出, 物质主义是个体将物质拥有作为逃避自我的方式或满足自我认同动机的手段。这两个理论弥补了现有物质主义研究缺乏整合性理论的不足。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借鉴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 超越单纯的物质主义者自我匮乏的思路, 从而做出更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3.
摘 要 为探讨网络使用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角度使用问卷对425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使用完全通过学习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正向预测学业成就;(2)学习效能感中介作用受到开放性的调节,即在开放性高的个体中,学习效能感在网络使用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在开放性低的个体中,学习效能在网络使用与学业成就之间有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网络使用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家长、教育工作者根据儿童的个人特质对网络使用进行适度引导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4.
在以往涉及不作为惯性的研究中,个体通常只是错失了1个先前选项.本研究旨在考察当之前错失了多个选项后,不作为惯性是否仍会出现,并深入探讨估价和后悔因素在不作为惯性产生或消失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先前错失选项的数量对不作为惯性具有调节作用:当先前只错失了1个选项时,出现了不作为惯性,当先前已错失了两个选项时,不作为惯性消失了.中介分析发现,这一调节作用可被预期后悔所中介.结果表明,预期后悔是导致个体在错失多个选项后不作为惯性消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5.
父母教养及其对孩子的影响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主题,而正念教养(mindful parenting)则是关注如何帮助父母进行有效教养。正念教养是将一般的正念应用于亲子互动中,指父母对孩子和教养行为的有意的、此时此刻的和不评判的注意和觉知。正念教养对父母自身、孩子和亲子关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者发展了两个正念教养的干预项目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这两个项目的干预效果。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更加严谨的设计并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来评估正念教养的干预效果。正念教养的作用机制也是未来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6.
化身认同是个体在使用和体验游戏化身的过程中,自我知觉发生暂时性改变,并与化身在情绪和认知上的联系暂时加强的心理现象,它为理解化身效应提供了新视角。目前,化身认同的测量模型主要有三维和四维结构模型,其神经机制也得到初步揭示。影响化身认同的因素主要包括游戏自身特点和个体因素。影响效果方面,化身认同与游戏体验、游戏成瘾、攻击行为和自我同一性的关系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未来的研究,仍需深入探讨化身认同的概念与结构,研发更加有效的测量工具,拓展研究方法,丰富研究变量,并加强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7.
数字原住民的相关论述为解释数字技术对个体的影响提供了切入点,数字原住民是指在数字化环境中成长的个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与数字技术互动的经历,不仅会使其表现出相应的行为特质,也会对他们的认知和生理结构产生广泛的影响。生态科技亚系统理论和数字原住民假说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为这些论述提供了理论支持,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领域的研究则对其内容进行了实证检验。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展研究的方向、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68.
绝对音高(absolute pitch,AP)是一种比较罕见的音高加工能力,具有特殊的认知和神经机制。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表明AP音乐家进行音高命名时,工作记忆参与较少但涉及多个认知策略。功能神经成像研究发现左侧额叶背侧后部和左侧颞叶平面对AP音乐家非常重要,而准AP音乐家(quasi-AP)的某些右侧脑区的参与则反映其增加的音高加工负荷和难度。结构神经成像研究发现AP音乐家具有特殊的灰质结构形态及白质连接。未来研究有待将AP能力进一步分为"具有相对音高能力"与"没有相对音高能力"两类并观察相应的认知神经机制,并通过影像基因组学来探索基因多态性对AP能力的影响,以及有必要观察以声调语言为母语的音乐家进行音高加工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究牺牲动机对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知觉到对方牺牲动机的中介作用。方法:对168对情侣采用亲密关系满意度、牺牲动机和知觉到对方的牺牲动机量表来测量,并运用行动者-对象相互依赖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行动者效应:知觉到对方的牺牲趋近动机是牺牲趋近动机和关系满意度的中介变量。对象效应:只发现女性的牺牲趋近动机通过正向影响男性知觉到的牺牲趋近动机从而正向影响男性的关系满意度。结论: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恋人双方做出牺牲行为背后的动机对于双方关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不同认知风格大学生在人工语法任务、序列反应时任务中的成绩差异性表现。结果表明,场独立与场依存者在两类任务中内隐学习量的差异性表现一致,均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比较两种认知风格大学生在人工语法范式下内隐、外显及内隐外显协同学习类型中的差异表现时发现,场独立者的协同学习成绩优于单独的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且优于场依存者的协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