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8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依据墨家学说主旨、队伍组织、从事工作,特别是社会作用的不同,可将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发展分为兴盛(公元前444年至公元前381年)、衰败(公元前381年至公元前311年)、转型(公元前311年至公元前250年)、重兴(公元前250年至公元前221年)四个阶段.兴盛阶段,墨家着力游说诸侯、传播学说、制止攻战、助弱国守城;衰败阶段,墨家学派分化内斗,三派弟子活动转型;转型阶段,“谈辩派”后学热衷于空言思辨,“说书派”后学被视为与儒家同类,“从事派”后学对“任侠之风”产生重大影响;重兴阶段,墨家学派声势复盛,“说书派”后学的宣传,“从事派”后学对墨家精神的继承,“谈辩派”后学与儒家、法家的尖锐争辩,都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2.
已有研究表明目标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被激活并自动地引导行为以达成目标,但该过程是否通过调节心理准备状态实现尚不清楚。本研究考察了无意识目标对个体道德取向的影响。实验1通过语义启动方式激活被试的成就目标,结果发现,与未激活任何目标的被试相比,激活了无意识成就目标的被试更偏向功利主义道德取向。实验2激活被试母亲的概念,结果发现这部分被试比对照组更偏向道义主义道德取向。上述结果表明,自动激活的目标可以影响个体的道德取向,使个体面对道德情境时能做出更合适的行为以达成目标。  相似文献   
53.
非形式逻辑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它首先是一种寻求更好的大学逻辑教学方式的努力。进而,非形式逻辑学者们逐渐开始触及和探讨越来越多的理论议题,即发展不依赖于形式逻辑的关于论证以及好论证的理解方式。在1998年世界哲学大会上,布莱尔和我阐释了非形式逻辑为哲学所带来的理论后果,其中一点我们称之为“演绎主义的终结”。那时我们并未给出演绎主义的定义,而只是把它等同于麦金泰尔的那个精炼的说法:“任何推理,不是演绎的,就是有缺陷的。”但现在看来,我们在当时就作出“演绎主义的终结”这一论断,显然是有点为时过早了。因为演绎主义似乎至今都还很有生命力,甚至在那些倾向于非形式逻辑的学者那里它也能得到支持:恩尼斯长期以来都辩护演绎主义是一种论证重构策略,格罗尔克更是致力于辩护它是一种论证评价理论。在本文中我将论证,非形式逻辑最好被理解为一种不诉诸于演绎技巧和演绎规范的逻辑研究。当我们意识到演绎和演绎主义已经如何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哲学发展史中,并且牢牢地控制了我们关于逻辑研究的理解,我们就能明白非形式逻辑这一理论努力是多么的困难和重要。我将首先澄清“演绎主义”的意思,然后再分别考察那些赞成和反对演绎主义的论证,最后,我将表明非形式逻辑是从演绎主义中挽救逻辑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54.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肿瘤之一,可分为良性、恶性、交界性肿瘤,及时处理卵巢良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但关于如何避免卵巢良性肿瘤的过度治疗,尚无定论。目前为止,关于卵巢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基础研究和诊疗技术正在取得较大的进步,对临床医师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辅助作用。如何正确诊断卵巢良性肿瘤,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实现个体化治疗,是避免卵巢良性肿瘤的过度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5.
miRNAs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及分泌血管活性物质等过程中扮演作非常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对于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大量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增加移植后的干细胞存活率;改善梗死区的微环境,增加迁移或归巢到梗死区干细胞的数量等,而miRNAs在干细胞中的调节机制且表明miRNAs有可能成为干细胞移植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6.
躯体变形障碍是一种并不罕见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的特殊性使大多数患者以普通求术者的身份出现在美容整形科医生面前。然而,关容整形手术非但不能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更可能引发复杂的医疗纠纷。基于躯体变形障碍在美容整形科呈高发生率的特点,文章对美容整形术前心理评估的必要性和现状进行分析,并列举了有效的评估工具以提高心理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7.
易学史研究中存在符号遮蔽问题,就表象而言,符号遮蔽问题与语言使用中的简化性有关,也受到循环历史观与进化历史观相互竞争的影响,从根本上言,遮蔽问题有其内在矛盾根源,即符号的无限与有限、开放与封闭、普遍与特殊的矛盾,解决遮蔽问题的关键在于还原符号内在的时间性、开放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58.
病理性网络使用者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究病理性网络使用者在注意偏向上是否存在情绪干扰。采用情绪图-词Stroop范式对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有对情绪词语有更加突出的反应延迟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情绪干扰。(2)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具有更多的负性认知偏向。(3)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在图词不一致的情况下有更多的反应延迟存在。  相似文献   
59.
研究通过"命名复制"、"选择建构"和"自由绘画"三种任务,考察了"嘴""眼""眉"等情绪标签在幼儿情绪识别中的优势效应。结果表明:(1)幼儿识别高兴、悲伤和愤怒要早于惊讶,识别高兴的成绩最好,3~4岁是识别悲伤和惊讶的快速发展期;(2)幼儿识别情绪过程中并未出现典型的"嘴部优势"效应,不同情绪具有不同的代表性的情绪标签,识别高兴和惊讶时嘴部是优势区域,而识别悲伤和愤怒时眼睛和眉毛是优势区域;(3)不同顺序的任务差异显著,先前的情绪命名和复制、建构等任务会显著提高儿童的自由绘画成绩。  相似文献   
60.
西方学者已普遍接受宽恕的本质即为亲社会性动机转变过程。从这一取向出发, 介绍Worthington提出的宽恕压力应对模型、Koutsos等人提出的人际间相关变量模型以及Hall和Fincham提出的自我宽恕模型这三个模型。三个模型从三个不同角度对宽恕的动机转变观点提供支持, 通过论述三个模型之间的关系, 对宽恕的动机转变观点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同时在宽恕模型论述中总结分析近年来宽恕的认知加工、人际相关变量的作用以及自我宽恕方面的研究进展等。最后对宽恕在西方以及我国的研究进行回顾, 指出中西方宽恕研究发展中存在的研究不全面、缺乏理论支持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