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2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51.
采用不同文化背景卡通面孔为刺激材料,探究中国幼儿对中国风、日本风与欧美风女性卡通面孔再认的差异及其眼动机制。结果显示:(1)卡通面孔再认正确率差异显著,日本风面孔具有记忆优势;女童对三种面孔再认正确率均显著高于男童;(2)卡通面孔特质中的夸张性对卡通面孔再认正确率的预测显著;(3)文化背景与性别因素显著影响平均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眼跳次数和幅度及瞳孔大小等总体眼动指标;(4)兴趣区数据显示:对日本风面孔的总注视时间和注视点个数最高;卡通面孔再认主要依赖于眼部、其次为鼻子;文化背景与兴趣区存在交互作用,在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与首注视点指标上,提示幼儿更关注日本风的眼睛区域与欧美风的鼻子区域。综上,幼儿对不同文化背景卡通面孔的记忆和眼动加工存在差异,日本风卡通面孔的记忆优势可能基于其夸张性高的面孔特质,尤其在眼睛部位;行为学与眼动指标均提示女童对卡通面孔的再认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52.
采用问卷法对8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社会阶层、公正世界信念、网络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客观社会阶层不能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主观社会阶层能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公正世界信念在主观社会阶层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调节了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对于高网络社会支持个体,公正世界信念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对于低网络社会支持个体,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主观社会阶层对网络利他行为只有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553.
安乐死是能为人们带来人格利益的道德权利。我们没有合理的理由对其做出限制 ,但它却很难成为一种法定的权利。主要的阻碍是立法的客观条件不具备 ,以及法律天生的对人性的忧虑。这意味着 ,安乐死作为一种应有的权利要转化为法定权利 ,尽管不是没有可能 ,但要有十分的耐心和谨慎。  相似文献   
554.
当前,人类正面临着一长串可怕的全球化挑战——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日益严重的收入不均,沉重的国家债务,暴力的全面升级,军国主义,新的帝国主义,广告驱动的消费主义,福利国家的危机,宗教盲信的复兴,种族间不相容的日益加剧,政治的商业化,对传统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中伤,科学和工程学科的学生数量的减少,后现代主义的盛行以及被大众商业文化所取代的高雅艺术。那么,该如何应对这些全球化的挑战呢?对于上述种种现代文明的危机,人们可能持两种观点:一种是蒙昧的,另一种是开明的。蒙昧主义者乐意采纳回溯过去,并企图用堕胎、安乐死和同性婚姻等…  相似文献   
555.
本研究拟探讨社会排斥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作用。对769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1)社会排斥与网络偏差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和道德同一性均与网络偏差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排斥对网络偏差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自我控制在这一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3)社会排斥对网络偏差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均受到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且这两种效应在道德同一性水平较低的群体中都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明晰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发生机制,而且对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预防和干预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56.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中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贯穿到道德建设各方面,以主流价值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总体要求"中还指出: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体现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之中,以法治的力量引导人们向上向善。  相似文献   
557.
员工社会资本向企业社会资本的转化是拓展员工价值、获取外部资源的有效途径, 为阐释这一多层次主体互动现象, 提出社会资本跨层次契合的构念, 运用跨层次追踪研究设计, 对其动态演化过程和双向作用机制进行剖析。首先, 探索员工社会资本跨层次契合的维度结构, 并基于此开发跨层次契合量表; 其次, 对社会资本跨层次契合进行过程解构, 探讨员工心理与行为、企业能力与情境在动态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再次, 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嵌入与涌现机制理论模型, 将影响员工社会资本跨层次契合的多层次因素整合到同一个理论框架, 并以纵向追踪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厘清作用路径和作用边界。在此基础上, 运用追踪跨案例研究方法, 探讨社会资本跨层次契合的战略选择, 研究结论能为激发员工角色外行为, 有效利用社会资本的管理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58.
将机器学习应用于精神疾患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是近年来的趋势。研究者将机器学习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高危人群的T1加权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的脑影像数据中, 为了解疾病的生理病理学机制提供帮助。回顾以往研究发现额叶及颞叶的脑结构特征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 行为数据和脑影像数据结合的分类效果优于单模态数据。现阶段研究存在样本量不足和泛化能力欠缺的局限, 未来研究应注意扩大样本量、制定标准化的分类方法, 从而进一步探究机器学习在精神疾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9.
Complexity science, which arose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initiated research into the emergence of complex systems and led to the rise of the concept of diachronic emergence. Compared to British emergentism, research on diachronic emergence underwent some crucial changes—namely, (1) putting the enterprise of unveiling the mechanics of emergence at its core; (2) tak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s its viewpoint; (3) and taking computer simulation as its method. Because of this new approach, “diachronic emerge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erms from complexity science such as “systems,” “self-organization,” “complexity,” and “chaos.”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wo cases of purported diachronic emergence and argue that both count as genuine cases of ontological emergence. The first is Paul Humphreys’ fusion emergence and the second is Mark Bedau’s simulation emergence. In both cases, the emergent entity/property possesses genuine causal powers, and hence counts as a form of ontological, not merely epistemological emergence. Fusion emergence is a kind of strong diachronic emergence that emphasizes diachronicity and non-supervenience. The kind of emergence based on computer simulations can be seen as a kind of weak diachronic emergence. Bedau studies the process and mechanics of emergence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 simulations, and he argues that weak diachronic emergence ha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underivability without simulation, explanatory incompressibility, and underivability without crawling the micro-causal web. Moreover, he tries to present an explanatory model of weak emergence that posits the existence of higher-level entities with weak downward causation and claims the emergent level to be explanatorily autonomous. The core of both strong diachronic emergence and weak diachronic emergence is a focus on unpredictable emergent entities, which are new properties or new structures generated from evolution, and a characteristic emphasis on the diachronicity of the generation of emergent entities. Therefore, diachronic emergence ha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novelty in evolution, unpredictability, and autonomy of macro-explanation.  相似文献   
560.
领导领域中归因理论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领域中的归因研究对于把握领导过程、组织绩效评估以及领导成员关系等问题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文章回顾了自领导归因理论提出以后,领导归因领域中包括有关模型构建、验证与发展、内隐归因在内的相关研究;同时,对归因偏差、归因风格、领导成员关系、人格特质、领导类型、情绪、文化及相关人口学变量等因素与领导归因的关系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最后,分析、总结了该领域以往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