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7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临终关怀起源和发展于西方社会,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生死智慧为现代临终关怀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基督教用生死智慧诠释和实践现代临终关怀.用基督教的生死智慧来审视现代临终关怀,有助于更全面和深刻地理解现代临终关怀内涵,更好地展开临终关怀服务.  相似文献   
232.
在院前心肺复苏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矛盾的问题.本文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院前心肺复苏中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对从事院前急救的医学专业人士以及非医学专业人士均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33.
在院前心肺复苏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矛盾的问题。本文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院前心肺复苏中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对从事院前急救的医学专业人士以及非医学专业人士均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34.
宋代,人们经过长期与疫病的斗争,已经积累了很多防疫知识.当时已经有了"传染"一词,知道疫病会以人传人,交相染易.而且人们已知道隔离可以避疫.但是,古代并没有专业的医疗机构,一旦有人染疫,只能由亲人给予照顾,这又必然置亲人于可能被传染的危险之中.避疫与亲情、伦理,显然构成了一对矛盾.  相似文献   
235.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口腔科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根据从儿童到老年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主要表现在:牙病治疗的无痛、无菌,良好的医患沟通,优质的服务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236.
心理因素和慢性前列腺炎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活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这些患者,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辅以相应的心理认知疗法,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经过心理治疗的患者复发率低,并对其周围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良好的诱导和表率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37.
为了更好的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达到对高血压患者的最佳和规范化治疗,各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均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指南,并及时进行更新和修正.由于这些指南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导致医疗工作者在学习和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困惑,通过运用哲学的思维和方法论对四种主要的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利于我国临床医师更好地将其运用于临床,从而更好地控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238.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地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我国农民的职业价值观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手段,以浙江省本地和来自外省的503名农民为样本,对农民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当代农民职业价值观的结构模式,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于农民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农民的择业心理和就业行为。  相似文献   
239.
亲社会表现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其影响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两个研究(分别以大学生和二、四、六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受助者结果类型(受助者获得积极结果vs.受助者避免消极结果)对亲社会表现的影响。结果显示:(1)受助者避免消极结果条件比受助者获得积极结果条件诱发成人更高的亲社会意愿和行为;(2)六年级儿童帮助他人避免消极结果的亲社会意愿更强、情绪更积极;(3)相对于帮助他人避免消极结果,二年级儿童更倾向于帮助他人获得积极结果。这些结果说明受助者结果类型影响个体的亲社会表现(包括亲社会行为、亲社会意愿、亲社会情绪),并且这种影响因成人和儿童有所不同:成人和年长儿童表现出亲社会损失规避现象,年幼儿童则表现出相反效应。  相似文献   
240.
李雪  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0):1743-1757
外貌吸引力对亲密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高外貌吸引力个体被认为具有更多的社会理想特质和更优良的基因, 因此被视为具有更高的配偶价值, 从而有效地促进亲密关系的建立。然而在亲密关系发展中, 由于不匹配的外貌吸引力引起低外貌吸引力伴侣采取一系列的伴侣保留、嫉妒、侮辱和性强迫行为, 从而加速亲密关系的破裂。也有研究指出高外貌吸引力男性可能不具有良好的基因, 而女性也不会在繁殖高峰期偏爱高外貌吸引力男性。“美的就是好的”的看法正在受到质疑, 研究结果也已引发了诸多争议和分歧, 相关的直接证据亦有待进一步夯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