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4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honological processes with bilingual readers of Korean and Chinese. Three types of same–different matching between the prime and target were compared. The critical point was on whether the phonological information of English was activated automatically in a semantic judgment task involving only Korean and Chine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tency of the conditions (S+P?, S?P? and S?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latencies in the S?P+ condition where there is no semantic but with phonological relations were slower than in the S?P? condition where there are neither semantic nor phonological relations. The implication for phonological recoding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2.
视觉环境中不变的空间布局信息能够引导观察者将注意快速指向特定的位置并促进对该位置上目标物体的识别,这种现象称为空间情境提示效应.在系统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空间情境提示效应的经典研究和实验范式,空间情境学习的性质、内容与过程,以及空间情境提示效应的产生机制和神经基础进行分析梳理.文章在最后总结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5个争议性的问题,并指出未来研究可以操纵研究材料和任务难度等关键变量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3.
伤害回避是指个体对厌恶刺激信号做出强烈的反应,并学会被动地回避惩罚的一种倾向,这一倾向使得个体反复思考未来的结局,并谨慎小心地对待不确定情景中的事件,进而更有可能诱发情感障碍。伤害回避涉及的神经网络包括三个子网络,即额顶叶-前扣带皮层的连接、皮层-杏仁核的连接和白质通道的结构性连接,这三个子网络分别与羞怯感-易疲劳性、预期担心以及不确定环境中的害怕情绪有关。而其生物基础则包括单一基因多态性和基因多态间的交互作用。今后的研究应该集中在深化伤害回避神经网络与生物基础间的联合机制、研究三种及以上基因多态间的交互作用、考察其他因素对基因效应的调节作用、注重伤害回避四种亚型相关神经网络之间的连接、探讨5-HT4等其他几种5-羟色胺受体多态性与伤害回避的关系以及分析伤害回避内部机制在抗抑郁治疗中的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94.
心理负荷的评估正经历着从传统工效学向神经人因学的变革.EEG、ERPs、fMRI、fNIRS和TCD等神经科学研究技术为这场变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研究发现:在单任务情境下,随着操作者心理负荷的增加,脑电α波活动减弱,θ波活动增强,并且前额皮层血流、左侧额下回血液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均增加,大脑动脉血流速度也增快;在双任务情境下,随着操作者主任务心理负荷的增加,次任务的N1、新异P3和P3b等ERPs成分波幅降低.依据这些研究成果,学者们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模式分类算法实现了对心理负荷的实时在线评估.但是,各种研究技术在敏感性、诊断力、主任务干扰、实施需求、可接受性和信度等方面各有优势与不足.在未来研究中,要注意促进相关技术的融合、提高其可接受性,并充分利用模式识别算法提高其诊断力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95.
The functional role of correlations between neuronal spike trains remains strongly debated. This debate partly stems from the lack of a standardized analysis technique capable of accurately quantifying the role of correlations in stimulus encoding. We believe that information theoretic measures may represent an objective method for analysing the functional role of neuronal correlations. Here we show that information analysis of pairs of spike trains allows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present in the firing rate to be disambiguated from any extra information that may be present in the temporal relationships of the two spike trains. We validate and illustrate the method by applying it to simulated data with variable degrees of known synchrony, and by applying it to recordings from pairs of sites in the primary visual cortex of anaesthetized cats. We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theoretic analysis in elucidating the neuron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object 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96.
97.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技术,探讨家庭功能与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孤独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功能的作用机制,即家庭功能能否通过情绪表达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对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孤独感有显著预测作用,家庭亲密度或适应性水平高的大学生更倾向具有高的情绪表达性,更少的体验到亲情、爱情以及社交孤独感;(2)情绪表达性对大学生社交孤独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即大学生越乐于表达情绪,其社交孤独感就越少;(3)家庭功能既直接对社交孤独感产生影响,又通过情绪表达性间接影响社交孤独感,即情绪表达性在家庭功能与社交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8.
厌腻感是指消费者对连续或过量消费同一产品或服务的效用感、享乐感或满意度下降, 负面感知逐步抑制正面感知的主观情绪体验。为缓解或防止厌腻感的产生, 消费者会采取品牌转换、多样化寻求、控制消费周期等行为, 因此厌腻感已成为企业或店铺培养顾客忠诚的主要障碍。国外文献分别从厌腻感的生成过程、功能反应、知觉状态和属性感知等方面, 划分厌腻类型; 剖析了厌腻感生成的享乐适应、边际效用递减、认知失调以及最佳刺激水平等理论原理及机理; 探讨了生理厌腻感和心理厌腻感生成的诱发因素及影响效应; 验证了外部因素和个体因素的调节作用; 同时探讨了消费者缓解或防止厌腻感的主要策略及行为反应。最后对现有文献的研究思路、特点和不足进行了评述, 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
赵黎明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13,45(6):599-613
语法编码的计划单元作为口语句子产生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近年来备受心理语言学者的关注。本研究利用词图干扰范式下的语义效应,通过两个行为实验探讨了汉语口语句子产生中的语法编码计划单元。实验中要求被试用介词短语做主语的句子或者并列名词短语做主语的句子来命名两个竖直排列的图片,并视觉呈现干扰词。结果表明,对于两个句式而言,在第二个名词上都没有潜伏期的语义干扰效应,只有错误率上的语义干扰效应,而且这个结果并没有随着SOA(目标图片和干扰词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的改变(0、150或300ms)而改变。当干扰词与图片同时呈现时(SOA=0)在并列名词短语做主语的句子中,第二个名词上出现了潜伏期的语义促进效应。这些结果说明,语法编码的说法较为宽泛,应具体描述为:词汇选择是严格递进的,而概念激活的计划单元可能是功能短语。  相似文献   
100.
《太一生水》“神明”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郭店竹简面世以来,《太一生水》引起举世瞩目,对其“神明”的诠释见仁见智。本文在全面总结了对《太一生水》之“神明”的各种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太一生水》的宇宙论系统,提出了对“神明”的新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