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414篇
  16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61.
Jianhui Li  Zheng Fu 《Zygon》2015,50(2):534-547
From 1979 to 1999, a heated dispute over the science or pseudoscience of extraordinary power or extrasensory perception (ESP) took place in China. During these two decades, many so‐called “grandmasters” of ESP and Qigong emerged, and millions of people across the country studied with them; this was known as “Qigong Fever” or “ESP Fever.” The supporters of ESP argued that ESP existed, people could cultivate ESP through specific Qigong training, and ESP was a science; whereas the opponents of ESP denied all of these. Both sides of the dispute had many supporters. With the onset of Qigong Fever in China, some Qigong and ESP masters developed their Qigong organizations into Chinese‐style religions. Qigong Fever ended when the religions were bann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rise of Qigong Fever demonstrated that basic questions about the boundaries between 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were not easy to answer. Differe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sequences resulted from different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RRI)成为科技伦理和科技政策研究的风行概念。把RRI理念引入到医学科研治理实践,提出要扩展伦理责任范围,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把预测、评估、伦理反思纳入到医学科研的全过程,建立科研信息和公众意见之间的双向反馈和动态响应机制,加强政策和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和社会参与性,促进医学研究者与社会公众间伙伴关系的形成,包容性的协商过程实现协作共赢。  相似文献   
63.
回顾了5G远程超声诊断的技术特点和应用趋势,剖析受检者、医护人员及社会的获益与风险,认为5G 远程超声诊断模式作为远程医疗全新应用,可以成为我国医联体资源共享的重要载体,有望改善医疗资源在基层和偏远地区时空分布不均,满足公共卫生疾病筛查、院前急救和隔离病房超声检查需求,提高医疗质量、安全和可及性。此外,针对衍生出的受检者-本地端-远程端三方权责关系治理挑战,以及未来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健康管理新模式,提出运用医师多点执业制度、设备备案管理等措施予以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4.
稷下学宫诞生于地处东方的齐国,是战国时期学术交流和百家争鸣的主要阵地。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机构,其成立与田氏代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界对稷下学宫尤其对于其确切地望的争论从未停止,从零星的文献记载出发,结合近年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新进展,本文认为稷下学宫位于大城西门外的系水两岸。对于该问题的讨论不能就此划上句号,考古学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稷下学宫作为齐国重要的政治文化遗产,历史进程中层累的集体记忆相互关联交织造就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6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治国理想,而实现经济正义,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本文在探讨研究经济正义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经济正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66.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应对老龄化危机,降低不断提高的医疗服务费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是我们面对的切实问题。医院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场所,也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单位,了解医院的经济学特性和组织特点,有利于我们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医院行为有所了解,为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昼寝,最早出自于《论语》的“宰予昼寝”,谓当昼而寐,即意为日间小憩。中医学非常肯定睡眠的作用, 昼寝的传统中医理论包括阴阳睡眠学说、营卫睡眠学说和神主睡眠学说。结合目前的研究证据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概述了昼寝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昼寝在心理层面能改善主观的困倦和疲劳程度,还能改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提高注意力、警觉性。在生理层面,昼寝与否及昼寝时长与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患病风险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昼寝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存在两面性,应根据身体状态、作息习惯等因人制宜。

  相似文献   
68.

2022年10月,世界医学会第73届全体大会审议通过了2022年修订版本《国际医学伦理准则》。此次修订历时4年,修订过程的参与度和透明度均有重大突破。新版准则充实了医生对患者的义务,补充扩展了对其他医生、医务人员、学生和其他人员的义务,对社会的义务以及作为医学专业成员的义务。通过对尊重患者的尊严和自主性、知情同意的新要求、良心反对、利益冲突等修订重点和亮点的介绍与评论,对国际医学共同体关注的现代医学伦理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加强我国医学伦理理论和制度规范的进一步研究和交流。

  相似文献   
69.

《WHO胸部肿瘤分类(第5版)》中的肺肿瘤分类目录把肺原位腺癌从腺癌目录中移出, 归类到腺体前驱病变。肺磨玻璃结节临床考虑原位腺癌时,如何进行临床决策更易造成偏差, 到底是随访还是手术值得思考, 过度诊疗和误诊误治同时存在。应充分理解肺原位腺癌的特性, 以较好的心态去应对, 从生物学及社会心理学两方面考虑, 不能治愈了一个肺癌, 但多了一个肺癌患者。建议在医患共同决策的前提下进行个体化方案制定, 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最大可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70.

现代医学异化现象,首先,要从医学职业化进程中承认异化的客观性和偶然性;其次,要从官僚化和市场化角度,认清知识、技术和消费如何围绕权力形成“疗治型国家”;再次,应从日常生活意识中,反思现代医学异化所造成的非家庭化结果及其表现;最后,我国现代医患关系,既表现出陌生人社会中的“物的关系”,又表现为熟人社会中的“人情关系”,而我国医学异化的本土特征是围绕“人情”形成的医学境遇异化。因此,立足本土情境特征,是重新理解我国医学异化现象特殊性的必由之路,也是“治愈”我国医学异化“阵痛”的“对症”之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