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91篇
  9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01.
向姝婷  赵锴  宁南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1):1814-1835
在数字化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 领导者授权行为是一种激励员工的重要措施。然而, 以往关于领导者授权行为有效性的研究存在不一致发现。为了更深入地探讨领导者授权行为对员工的影响,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 系统地构建了领导者授权行为对员工的“双刃剑”影响机制。具体而言, 第一, 基于资源视角, 将授权视为领导者为员工提供的资源, 深入分析领导者授权行为产生的“赋能”过程机制和“负担”过程机制, 并提出员工的调节定向是影响“双刃剑”机制的边界条件; 第二, 从动态角度看待领导者授权行为, 探讨领导者每日授权行为和领导者授权行为的日波动对员工的“双刃剑”影响机制; 第三, 从动态角度看待领导者授权行为所发生的组织情景。探讨相对动态的情景, 即工作事件, 对领导者授权行为“双刃剑”机制的影响。通过结合静态和动态的双重视角, 系统地探讨了领导者授权行为对员工的“双刃剑”影响机制,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2.
儒道关系是许多学者谈论较多的一个话题.本文认为,易学虽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专门之学,但作为儒家经典的<周易>,尤其是t易传>产生后,易学却又部分地成为儒道合流的一个载体,既体现了二者的共通性,也体现了二者的互补性.基于此种认识,本文在孔、老、易思想的同源性,孔、老思想具体的共同点和孔、老思想终极意义上的共同追求及与易学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简单概括了二者的互补性在易学中的体现,以图寻找儒道合流原始的内在的根据.当然,本文侧重的是二者的共性及与易学的关系,并不否定儒道合流在除易学外的其它文献中有诸多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3.
以中国普米族人的传统文化仪式“敬锅庄”为例, 采用回忆任务、创设新颖仪式等方法考察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对普米族青少年及成人的控制感的影响。结果表明, 熟悉敬锅庄仪式的动作、象征意义或者具有更多情感体验的青少年的控制感更强。仪式动作与象征意义对控制感的影响存在双路径机制:仪式动作直接增强个体的控制感, 象征意义通过积极情绪间接增强个体的控制感。象征意义与控制感的关系还因仪式主体不同有所区别:祈求庇佑通过积极情绪间接增强青少年的控制感, 表达感恩通过积极情绪间接增强成年人的控制感。研究结果对探究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对个体控制感的影响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4.
近20年间,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介入导管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逐渐成为主要选择.该项技术微创、疗效好、安全、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深受患者青睐.本文讨论该项技术的主要适应范围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医疗技术的创新必须遵守的哲学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5.
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可以避免或大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地思考与实践.医患沟通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技术沟通是指基础性的沟通内容及方式方法,用"心"沟通是指带着热忱、设身处地与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患者沟通,"忘记"沟通是指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沟通,才能达到高水平的沟通.  相似文献   
206.
文化缺省,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丈本中的现象,已成为翻译界学者关注的焦点,现在中医翻译界也关注.对<实用中医诊断学>英译本中文化缺省现象翻译实例进行了分析,并对译者所做的补偿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旨在为今后中医英译丈化缺省的翻译补偿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7.
情绪状态对不同年龄儿童定势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情绪影片引发情绪的方法,考察64名8~12岁儿童在正负情绪状态下定势转换能力的表现。研究为4(年龄)×2(情绪)×3(重复转换条件:重复、短时转换、长时转换)3因素重复测量混合设计。结果表明,情绪状态对任务转换产生了影响,可能是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对任务定势的长时转换削弱更大。不同年龄的儿童在这两种任务转换条件中没有出现显著的年龄差异,说明8~12岁儿童均已具备在两个任务之间进行即时转换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8.
摘要:采用实验法从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探讨共同内群体认同对心理融合的促进效应及其机制。实验1采用最简群体范式,通过重新范畴化操纵共同内群体认同,测量外显心理融合,结果发现,共同内群体认同显著促进了心理融合;实验2以民族群体为被试,采用GANT范式,从外显和内隐两个水平进一步探究共同内群体认同对民族心理融合的促进效应,结果发现,共同内群体认同促进了外显和内隐心理融合,感知相似性在共同内群体认同和心理融合间起中介作用。两个实验证明了共同内群体认同可以在外显和内隐两个水平促进心理融合,其促进作用是通过感知相似性实现的,也证实了GNAT范式在心理融合研究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9.
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对328名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状况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支持源的社会支持和初中生的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母亲是初中生最经常的支持源。(2)初一年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初二学生,其学校适应状况也显著好于初二学生。(3)社会支持水平不同的初中生在学校适应的质量上存在差异,高支持水平学生的适应质量显著高于低支持水平学生的适应质量。(4)教师支持、同学支持对初中生的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两者对积极的学校适应具有增益作用,而对消极的学校适应具有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210.
以270名小学三~五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问题解决类比任务范式,探讨了小学儿童类比问题解决及策略运用的发展趋势.结果发现:(1)在儿童类比问题解决质量的发展方面,不同年级儿童差异显著,四年级儿童成绩最好;而儿童类比问题解决速度则随着年级增高而加快;(2)儿童类比策略发展更符合混合模型;随着年级发展,儿童初级、中级和高级类比策略运用逐渐增加,而非类比策略运用渐少;儿童类比策略发展的“飞跃”发生在四到五年级之间;儿童策略运用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竞争性、适应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