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91篇
  9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1.
新颖寻求特质是个体对新颖刺激或潜在的奖赏线索表现出愉悦或兴奋的先天倾向, 并且这种先天倾向会导致个体为寻求潜在的奖赏进行频繁的探索性活动。众多研究表明, 新颖寻求水平高的个体药物成瘾易感性高。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γ-氨基丁酸、胆囊收缩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皮质酮可能参与了新颖寻求特质影响药物成瘾易感性的过程。未来, 仍需对新颖寻求特质影响药物成瘾易感性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12.
伦理道德与健康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对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推动医学模式转变,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积极的意义.502个病例调查说明,伦理道德与疾病有密切相关性;不道德的因素是危害心身健康的主要伦理因素.  相似文献   
813.
坏消息的告知是临床医生遇到的较为困难的情况之一.从交谈的环境、告知的开始、继续交谈、对病人情感反应的评价及处理、病人的遗愿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美国医生对于医疗坏消息告知的程序及具体方法,从而为我国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14.
死亡的解析     
死亡的痛苦来源于对死亡的无知.依据辩证法原理,结合现代科学的最新发现,对死亡的本质进行解析发现:死亡是构成生命的物质和意识在运动形式上的特殊转化,而非生命体的消失.灵魂是生命体的核心成分之一,而灵魂的实质是承载深层意识的超微观物质结构.  相似文献   
815.
本文通过3个实验探究了地位感知变化对消费者地位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在感知到地位提升还是地位威胁的情况下,消费者对地位商品的购买意愿均会提升,然而两者却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对于感知地位提升的消费者,自我提升动机在地位感知对地位商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而对于感知地位威胁的消费者,自我补偿动机同时在地位感知对地位商品和非地位商品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在感知地位威胁的情境下,自我实现的新兴价值观具有强化消费者地位消费行为的作用,而谦卑的传统价值观具有弱化消费者地位消费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16.
公正世界信念作为一种社会认知倾向,对于个体发展具有普遍影响,但是在学校情境中探索公正世界信念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的研究却很有限。本研究以郑州市两个区县的2584名初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考察公正世界信念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从班级生态环境的角度,探索个体对教师支持和班级公正的感知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初中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可显著预测其学业成就;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可分别通过对教师支持和班级公正的感知间接影响其学业成就,公正世界信念还可以通过感知的教师支持影响对班级公正的感知,进而影响学业成就的多重中介路径发挥作用。个体对班级教师支持和班级公正的感知是公正世界信念影响学业成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17.
本研究以306名父外留守、147名双留守和288名非留守青少年为被试,以亲子依恋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儿童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考察了亲子依恋与留守青少年焦虑的关系以及教师支持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1)双留守青少年的母子依恋、父子依恋安全性显著低于,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父外留守和非留守青少年,后两组青少年之间差异不显著;(2)安全性母子依恋能降低父外留守青少年的焦虑水平,安全性父子依恋能降低非留守和双留守青少年的焦虑水平;(3)安全性母子依恋能补偿不安全父子依恋对父外留守青少年焦虑的影响;(4)教师支持既能降低非留守和双留守青少年的焦虑水平,也能增强安全性父子依恋对父外留守青少年焦虑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18.
提取引起的遗忘(RIF)指提取某个信息导致对其它相关信息的遗忘,揭示其内在机制是记忆和遗忘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近20年来,各路研究者分别从干扰理论、抑制理论或情境依赖说出发,试图找到引发RIF的唯一的认知机制。基于对有关RIF的认知机制的实证研究的系统分析,可以发现三个理论均有一定的支持证据,因此导致RIF的原因可能包括抑制、干扰和情境的改变等三个方面。今后该领域可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对这一多元论观点进行直接的检验。  相似文献   
819.
为探讨控制感对聋哑人的情绪图片时距知觉的影响,从中国人面孔表情图片系统中选取实验材料,采用2(控制感:高、低)×2(效价:正、负)的混合设计。结果表明:控制感的主效应及其与效价的交互作用显著,聋哑人在低控制感条件下,对正性图片的时距估计显著长于负性图片,但在高控制感条件下,聋哑人对正性和负性图片的时距估计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控制感对聋哑人的情绪图片的时距知觉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20.
1817年Parkinson首先描述了震颤麻痹,此后的45年中陆续出现了一些相关报道,但并未增加有价值的临床信息.1861年以后,Chareot对此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识到动作缓慢是本病的核心症状之一,并将其与肌强直鉴剐开.他细致地描述了面具脸等症状,认为震颤并非诊断的必要因素,在命名上建议用帕金森病来取代震颤麻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