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9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人们常常发现自己对某一情景有些熟悉, 但又想不起以前有关的经历。对这种熟悉感的理论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熟悉感来自一种较弱的记忆形式, 与有回忆情况下的再认属于同一加工过程(single-process models, SPM)。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熟悉感来自一种基于熟悉性的再认, 与基于回想的再认相互独立(dual-process theories, DPT)。在实验室, 评估熟悉性与回想是否相互独立的基本方法是寻找两者分离的证据。本文尝试梳理无线索回忆再认(recognition without cued recall, RWCR)范式的研究, 结果显示:熟悉性对某种特殊的概念加工和整体特征的知觉加工要比回想更加敏感, 并没有支持SPM关于回想和熟悉性各自对意义加工和局部特征的知觉加工更加敏感的推断。而且RWCR研究还观测到熟悉性与回想在行为和神经成像方面的实验性分离, 支持了DPT关于熟悉性与回想相互独立的推断。最后, 本文从熟悉性的深层机制和中英文材料对RWCR的不同影响出发, 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2.
张禹  罗禹  赵守盈  陈维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7):1129-1138
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普遍存在。注意定向加速和注意解除困难在不同阶段对注意偏向产生影响。威胁刺激属性、呈现时间以及被试特征是重要的调节因素。以杏仁核为核心的杏仁核?前扣带回网络可能是注意定向加速的神经基础, 而以眶额叶为中心的前额叶皮层可能是注意解除的神经基础。未来还需要就注意定向加速与注意解除困难的关系、注意偏向的调节机制以及其神经基础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3.
系统考察在控制目标与非目标颜色特征属性的条件下, 动态非注意盲中视觉系统是否存在对分心物的抑制机制。实验一为基线实验, 将目标与非目标设置为相同的白色圆形, 考察被试对不同颜色特征(白色或者黑色)新异刺激的觉察情况; 实验二和实验三通过改变目标与非目标的颜色特征, 进一步探讨视觉系统对分心物(包括非目标和新异刺激)的抑制机制。结果发现, 视觉系统对干扰目标追踪(并计数)任务的分心物均产生抑制作用, 并且不同颜色特征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不同, 与目标颜色特征相同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大, 相应新异刺激的觉察率低; 与目标颜色特征区分明显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应新异刺激的觉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4.
采用多篇章学习方式, 结合测试效应研究的经典范式, 设计两个实验探究提取练习策略对高阶技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连续学习3篇文章后, 在最终测试阶段学习策略主效应显著, 提取练习组高阶技能的成绩更优:提取组在每篇文章学习间隔中插入即时测试, 无论是概念型知识还是高阶技能, 最终测试中的成绩都显著高于重学组, 但其反应时却低于重学组。在提取练习组中, 概念型知识与高阶技能成绩均有提升, 但概念型知识比高阶技能提升幅度明显; (2)将篇章数扩展至5篇后, 最终测试中, 提取练习组的成绩仍显著高于重学组。对高阶技能4个维度作以分析后发现, 两组在应用与分析维度上差异显著, 但在评估与创造维度上, 提取练习组成绩虽有提升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证实了提取练习是高效学习的有效策略, 不仅体现在单独内容的记忆保持, 也可扩展到连续学习中高阶技能的发展与促进。研究支持了情景语境解释对提取练习内部机制的阐述, 并进一步验证了前摄抑制干扰理论和上下文内容转换假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希望特质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2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 考察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其希望的影响, 以及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相关分析显示, 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自我效能感、自尊和希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 自我效能感在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希望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自尊在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希望的影响中不起中介作用, 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希望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不仅关系着其自身的健康发展与素质提升,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自2004年以来,我们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状况、发展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内部机制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本文将对我们多年来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主要阐述三个方面的问题:留守与流动,哪种处境对儿童的发展更有利;流动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即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状况及其影响机制;留守环境下儿童的心理适应状况,以及改善留守儿童情绪和行为适应问题的影响机制。最后,结合当前研究现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7.
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网络社交效能的中介作用以及自尊的调节作用.采用整群抽样法对4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网龄对网络人际信任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人际信任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网络社交效能在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通过网络社交效能对网络人际信任的间接效应受到自尊的调节.对高自尊个体而言,网络社交效能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低自尊个体而言,网络社交效能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人际信任只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自尊是包含能力和价值的重要心理资源,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多年来,我们围绕自尊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建构及其相关的实证研究。其中,理论建构包括对自尊内涵和本质的探寻、"倒立的金字塔"自尊结构模型的建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对个体自尊的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包括婴幼儿早期自尊的观察研究、小学生自尊发展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青少年自尊发展特点横向和纵向比较、特殊群体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最后,运用实验方法分析了诱发失败情境下自尊对不良情绪的缓冲作用,不同自尊类型被试的记忆偏向和情感反应。这些研究为丰富国内自尊领域的研究成果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9.
认知储备是指个体自适应利用神经网络对不断增加的脑损伤进行补偿的能力, 它能显著影响个体的生理功能、认知功能和行为结果。当前有关认知储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储备的测量及其在认知老化研究中的应用方面。现有研究尽管已在认知储备的测量及其与认知老化的关系上取得越来越多的共识, 但在诸如认知储备测量的标准化、认知储备与认知衰退率、认知储备与脑病理的关系等问题上还存在较大争议。未来研究除应进一步标准化对认知储备的测量, 进而探讨认知储备的病理机制, 还应关注认知储备对老化的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10.
为探讨整词与词素加工在眼跳目标选择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实验1操纵了目标词的词频(高频、低频)和目标词首字字频(高频、低频);实验2操纵了目标词的词频(高频、低频)和尾字字频(高频、低频)。结果发现:首字字频不影响眼跳目标选择。尾字字频影响眼跳目标选择,当目标词为低频词时,高频尾字条件下从前目标词到目标词的眼跳长度显著地短于低频字条件;当目标词向前眼跳从尾字发出且目标词为低频词时,高频尾字下的眼跳长度显著地长于低频条件。词频影响眼跳目标选择,高频词条件下跳进和跳出目标词的眼跳长度均长于低频词条件。结果表明整词与尾字词素的加工负荷影响随后的眼跳计划,加工负荷越低随后所计划的眼跳长度越长,尾字词素的加工受整词加工的调节,整词与词素加工以混合表征的方式影响眼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