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7篇
  免费   525篇
  国内免费   122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ALI/ARDS是以难治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症候群,是重症医学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近期其诊断标准更新为“柏林标准”;治疗方面除了常规机械通气策略之外,因潜在的降低病死率的作用,高频震荡通气(HFOV)、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干细胞基因治疗则成为药物治疗的热点.根据现有趋势,相信未来ALI/ARDS的病死率将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疗法的开展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2.
ARDS是重症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病死率较高.ARDS时除机械通气治疗外,非机械通气治疗手段包括液体管理、药物治疗、体外生命支持治疗等也显示出不同的临床疗效,需要临床医生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73.
本研究采用注意瞬脱实验范式探讨了语义信息在数量表征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双任务方式中,字母辨认任务对大数(5及以上)的辨认产生干扰,但不影响小数(4及以下)的辨认绩效;(2)数量表征在视野上出现差异性,表现为在小数辨认时,左侧视野呈现绩效高于右侧;大数辨认正好相反,即右侧视野呈现高于左侧。结果表明,语义信息在表征小数和大数中的作用不同:小数的表征无需语言参与;而大数则更多地涉及语义信息,可能需语音回路中无声复述机制的参与。  相似文献   
74.
本文是在先前建立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授课、学生学习和学习绩效的3个因素结构模型基础上,采用路径建模技术,建立了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一学一学习绩效关系模型。基于对该路径模型的分析,获得如下结论:(1)多媒体教学中影响因素的主导作用是沿着学习者认知加工过程中的信息流而展开的;(2)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信息加工,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教师授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影响为其次的因素是教师的授课技术;(3)课件的良好界面信息设计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起重要作用;(4)诸如授课速度过快、信息量过大等多媒体教学中的易现问题会增加学生的外在认知负荷而降低学习效果;(5)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要注意学生学习风格来更好地进行教学或学习。  相似文献   
75.
以往的来源记忆研究大多以词汇和图形等为实验材料,意义丰富的声音材料尚未涉及.本实验采用中国情感数据声音系统的声音为材料,分析了情绪效价、编码和测验阶段的刺激呈现方式等对区分听觉和想象两种不同来源的现实性监控的影响.实验含编码和测验两阶段,编码任务是听声音或根据提供的文字想象声音,并判断刺激的情绪效价;测验阶段则要求被试听声音或根据文字想象声音,并做出“听过”、“想象过”或“新项目”的三项选择判断.结果显示,想象刺激低于听觉形式获得刺激的提取成绩;情绪效价显著影响听过项目的提取绩效;编码与测验刺激呈现方式匹配条件的来源监控成绩较高;恐惧刺激的判断快于厌恶刺激.上述结果表明:内部来源与外部来源提取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情绪效价对区分上述两种任务的现实性监控具有调节作用,编码与提取刺激呈现方式匹配与否对提取结果的影响明显,恐惧刺激的加工相对优先.  相似文献   
76.
汪涛  张琴  张辉  周玲  刘洪深 《心理学报》2012,44(6):841-852
以元认知和双系统模式的心理学理论为背景, 研究了分析式系统对来源国效应的削弱, 检验了产品信息呈现方式对来源国效应的调节作用。三个研究说明, 分析式系统的启动可以有效削弱来源国效应; 特定的产品信息呈现方式所引起的消费者信息处理不流畅性感知会激发消费者的元认知困难, 从而使他们在产品评价过程中主要依赖分析式系统, 达到削弱来源国效应的目的; 并不是所有能引起信息处理不流畅性的产品信息呈现方式都能削弱来源国效应, 过于复杂的呈现方式由于给消费者带来过多认知负荷, 反而不能成功启动分析系统, 从而无法削弱产品来源国形象对消费者产品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尽管“限制解除”作为一种顿悟问题解决的关键途径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德国心理学者Knoblich及其同事提出, 但学界对于“限制解除”所包含的信息加工程序、阶段以及相应的脑认知过程却并未有进一步的探讨和细化。本文从“限制解除”的理论角度出发, 以答案提示催化的“诱发式”字谜解决顿悟为例, 首次提出了一个关于“诱发式”限制解除过程的信息加工阶段初步构想。该构想认为:顿悟问题解决中的“诱发式”限制解除过程包含3个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早期注意参与为特征的冲突信息的预警或预处理过程; 第二阶段是以新旧思路交替为特征的关键限制解除过程, 鉴于这个过程以基本问题表征空间的拓展为特征, 因此我们推测右脑的活动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是以自上而下的控制加工为特征的重新整合过程。脑电研究数据部分地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设, 发现了上述第一阶段在脑电变化上体现为顿悟性限制解除所伴随的N100/P200复合体; 第二阶段体现为P300在300~400 ms的时间窗内的地形图分布及差异波; 而第三阶段则体现为N400在400~800 ms内的变化。脑电结果还证实:在第二阶段也就是限制解除的关键阶段, 右脑的活动明显强于左脑, 提示基本问题空间的拓展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右脑, 而在第三阶段也就是信息的重新整合阶段则表现出相反的半球偏侧化倾向。上述发现有可能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顿悟中“限制解除”的脑认知机理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8.
教育心理学中的分段原则认为,将视频学习材料分割成几个小片段进行学习的效果更好。以往关于分段的研究通过两个角度的操纵考察了分段在学习中的作用,一方面是交互性角度,学习者自己控制的分段及系统分段;另一方面是结构性角度,分段是在任意时间点划分和有意义时间点上划分。通过对以往研究结果的整理发现,大部分研究证明分段学习相较于连续学习的成绩更好,并且能降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难度, 提高积极的情感状态,但是对心理努力的影响比较微弱。研究者们从事件分割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的视角对分段的效果做出了解释。未来研究需要继续关注分段的边界条件、拓宽研究的范围、探究分段的认知神经基础等不断完善分段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9.
共有消费是多位消费者共同参与并承担开销的一种常见的消费活动。本研究基于风险转移理论, 探究了消费情境(单独消费vs.共有消费)对不熟悉产品偏好的作用机理及边界条件。通过5个实验, 结果发现:相比于单独消费情境下的消费者, 在共有消费情境下的消费者更愿意尝试不熟悉的产品。原因在于共有消费情境会转移消费风险, 使得消费者对不熟悉产品的感知风险降低。但是该效应仅发生于产品风险较低的产品。同时, 当共有消费群体的关系较为疏远时, 该效应会消失甚至逆转。  相似文献   
80.
陈幼贞  张曼曼  林秋蓉 《心理学报》2022,54(12):1491-1502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认知负荷对小学数学学业不良生前瞻记忆及其成分的影响, 以及是否可以通过执行意向编码提高其前瞻记忆及其成分的成绩。实验1结果显示数学学业不良生前瞻记忆、前瞻成分及回溯成分正确率显著低于数学学优生, 高认知负荷条件前瞻记忆、前瞻成分及回溯成分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低认知负荷条件; 实验2结果显示执行意向编码条件下, 数学学业不良生前瞻记忆成绩显著好于标准编码条件, 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的正确率高于标准编码条件。结果表明数学学业不良生前瞻记忆及其成分表现差于数学学优生; 无论认知负荷高低, 执行意向编码均可通过提升前瞻成分和回溯成分改善数学学业不良生前瞻记忆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