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9篇
  免费   525篇
  国内免费   1240篇
  346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姚琦  吴章建  张常清  符国群 《心理学报》2020,52(12):1421-1435
基于高成本价值信号理论,本文探究了权力感对炫耀性亲社会行为的影响。5个实验的结果表明:权力感促使个体更愿意从事炫耀性亲社会行为,高(vs.低)权力感个体更倾向购买炫耀性亲社会产品,更愿意进行炫耀性捐赠且捐赠金额较高,也更愿意参与炫耀性善行,其机制在于高权力感者具有较高的自我矫饰动机。本文对理解权力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丰富权力感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文献有理论贡献,对有效引导高权力感者从事亲社会行为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2.
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量表、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小学生数学元认知问卷,对508名乡镇中、高年级小学生进行测量,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数学焦虑影响数学成绩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数学焦虑显著负向预测数学自我效能感、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元认知显著正向预测数学成绩;(2)在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预测中,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3)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在数学焦虑和数学成绩之间起链式多重中介的作用。因此,数学焦虑除了直接作用于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或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而且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进而通过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文章讨论了上述发现的理论及教育实践含义。  相似文献   
123.
研究安排了交流任务和个人迁移任务,创设了三种交流语境,比较不同语境下交流学习双方的语言准确性。结果显示:(1)三种语境中仅语言交流时语言准确性水平最高,交流语境中的对象可视性阻碍了语言准确性提高的速率,表情可视性降低了语言准确性水平;交流语言相似性水平高的被试,语言准确性水平提高的效率和效果均高于低的一方;(2)交流任务中仅语言交流时语言准确性最高,个人任务中对象可视语境下准确性最低;和交流任务相比,高相似被试个人任务中的准确性更高。表明:语言认知不完全代表交流认知,对象可视性阻碍语言认知和交流认知水平,表情可视性辅助语言共同提高交流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24.
张秀敏  杨莉萍 《心理学报》2018,50(1):115-129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索基督徒祷告过程中人神依恋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者以“局外人”身份, 采用逐步暴露方式进入研究现场开展客位研究。运用强度抽样方式和综合式抽样策略, 抽取14名(男女各7名)正式受洗(受洗时间从2年到32年不等)的基督徒作为样本, 通过深度访谈收集资料; 运用扎根理论对收集到的资料依次进行初步分析、类属分析和理论建构; 运用参与者检验法、非参与者检验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效度检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祷告是基督徒以“信靠”作为承诺, 向上帝袒露心迹, 提出心理诉求, 进而与上帝建立亲密关系的沟通方式和重要渠道, 它提供了人神依恋系统被激活的情境。“信靠”是基督徒通过祷告与上帝之间形成和发展人神依恋关系的前提条件和关键因素; 人神亲密度的增加又反过来促进人对于神的信靠程度。现实生活的困难为基督徒祷告提供了刺激源, 并推动人神依恋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基督徒的祷告经历了三个阶段, 由Ⅰ期向Ⅲ期水平渐次提升, 最终形成“以上帝为中心”的困难应对图式。在此过程中, 随着“上帝”的观念越来越深地植入基督徒的自我, 有关“上帝”的心理表征不断得到强化, 相反, 有关“自我”的心理表征渐次弱化, 最终进入某种“无我”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5.
高热量食物摄入导致的能量正平衡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考察了健康目标启动能否以及如何降低高热量食物的消费, 提高低热量食物的消费。结果发现:(1)健康目标启动能够显著减少人们对高热量食物的消费, 增加对低热量食物的消费。(2)对食物的情感预测分别在健康目标启动减少高热量食物消费、增加低热量食物消费中起中介作用。因此, 健康目标启动可以通过降低(增加)对高(低)热量食物的情感预测来帮助人们减少(增加)高(低)热量食物的选择和消费。  相似文献   
126.
相对稳定的负性认知特征会使个体容易发生抑郁,被称为抑郁认知易感性.文章总结并对比当前关于抑郁认知易感性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的观点,提出从儿童发展早期开始研究认知易感性因素的必要性.接着回顾消极归因方式、功能失调态度和冗思这三种认知易感性因素在儿童期的表现及其前期心理特征,试图找到抑郁认知易感性在个体发展中的连续性.建议今后探讨认知易感性因素在不同年龄的发展特点,关注发展早期认知易感性因素的测量.  相似文献   
127.
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教师和家长报告法,对农村135名一年级小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学前教育年限、母亲受教育水平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学前教育年限越长,小学生越多地表现出积极社会行为,但这种优势仅体现在小学入学初期;(2)母亲受教育水平越低,小学生越多地表现出敏感退缩行为和受拒绝同伴关系;(3)对于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小学生,学前教育年限越长,其攻击冒犯行为越多;而对于母亲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小学生,学前教育年限越长,其攻击冒犯行为越少。可见,母亲受教育水平与学前教育年限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儿童发展结果,且母亲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8.
在分析导致医患关系失和原因的基础上,界定“患者道德权利”内涵,揭示患者道德权利被忽视和遭受侵害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常见原因,结合患者道德权利的特点,提出强化患者权利保护的措施,即转化患者道德权利为制度性权利,提升权利的权威与效力;提高医务人员人文素质及执业能力;创新患者道德权利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29.
观察单独输注瑞芬太尼用于支气管纤维镜检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单用组(A组)和瑞芬太尼、异丙酚联用组(B组).记录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脑电双频指数数值以及不良反应.B组患者诱导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呼吸抑制几率较高、T1~T4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较T0时均明显下降(P<0.05),而A组各指标则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操作满意度均较高(P>0.05).单独瑞芬太尼0.1μg/(kg min)持续输注用于支气管镜清醒插管,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0.
焦虑与注意偏向的研究是近年来情绪与认知领域的热点。为探讨特质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特点及其返回抑制能力是否受不同线索的调节, 采用特质焦虑量表筛选高特质焦虑大学生29名, 低特质焦虑大学生28名完成线索-靶子任务。要求被试在提示线索消失后, 对位置进行快而准地辨别反应, 分别探索中性和情绪性提示线索下被试的返回抑制。结果发现:(1)在中性线索条件下, 高焦虑个体平均反应时慢于低焦虑个体。(2) 在情绪线索条件下, 高焦虑个体在负性线索下的反应时小于在正性线索下的反应时; 高、低焦虑个体在各种SOA条件下均出现了返回抑制, 但各组返回抑制量受到情绪线索的调节:在正性情绪线索条件下, 两组返回抑制量没有显著差异; 在负性情绪线索下, 高焦虑个体返回抑制量显著小于低焦虑个体。这表明, (1)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受到刺激信息的影响:只对负性情绪线索出现注意警觉; (2)只有在涉及负性情绪信息时高、低焦虑个体返回抑制能力才有差异, 高焦虑个体存在对负性情绪线索的抑制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