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9篇
  免费   554篇
  国内免费   1272篇
  377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2017年8月1日~9月30日,在全国45家医院进行了电子问卷调查,旨在从医方角度调研麻醉科医患关系的现状。结果显示在导致医患沟通不畅的原因中除客观因素(病情复杂及疗效不确定)之外,麻醉科医务人员对患者防备心理过重位列首位(37.8%),其次为沟通时间不够(33.4%)、沟通意识缺乏(29.2%)以及沟通能力不足(28.3%),由此可见如今麻醉科医患沟通问题比较突出。建议麻醉科医生通过转变医疗观念,强化沟通意识;掌握语言工具,提高沟通技能;积极向患者科普麻醉学科的进展和局限等综合措施,逐渐改善麻醉科医患沟通现状。

  相似文献   
162.

现代医学异化现象,首先,要从医学职业化进程中承认异化的客观性和偶然性;其次,要从官僚化和市场化角度,认清知识、技术和消费如何围绕权力形成“疗治型国家”;再次,应从日常生活意识中,反思现代医学异化所造成的非家庭化结果及其表现;最后,我国现代医患关系,既表现出陌生人社会中的“物的关系”,又表现为熟人社会中的“人情关系”,而我国医学异化的本土特征是围绕“人情”形成的医学境遇异化。因此,立足本土情境特征,是重新理解我国医学异化现象特殊性的必由之路,也是“治愈”我国医学异化“阵痛”的“对症”之药。

  相似文献   
163.

通过检索国内外6个文献数据库以获取发表于2010年1月~2020年7月研究相关的文献,并对干细胞来源的生物材料采集的供者健康风险进行了系统性综述。50篇相关文献分析显示,在许多情况下,生物材料采集可使供者承受健康风险,包括麻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促排卵药物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放置、穿刺等带来的风险。此外,生物材料采集还可影响供者的心理健康。根据上述发现,建议干细胞来源的生物材料采集需要严格的伦理管控,以保障生物材料供者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64.

医务传教是近代来华传教士常用的传教手段。胡美来华传医,既有受雅礼会派遣的官方目的,也有为实现个人理想的私人动机。1905年,胡美来到中国长沙后发现,当地人十分信奉中医治病。为了更好地传播基督福音,也为了建立西式医院医科大学,胡美有意地学习中医和中华传统文化。胡美学习中文并且有目的地阅读中华文化经典。然后,胡美开始一面学习中医诊疗,一面利用中医为患者诊病,并将所见所感记录下来。胡美是在中国医务传教的践行者,也是近代中西医学交流的一个亲历者,更是中西文化碰撞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165.

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业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医药企业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需尽快打破同质化严重、竞争力不足的格局,向创新驱动转型。创新管理的理论观点对于创新型医药企业有借鉴意义,分析了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创新型医药企业在文化、组织和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参考创新理论的一些观点,认为创新型医药企业可在不断追求技术、产品创新的同时,思考对企业文化、组织管理、创新能力方面的变革,从而有效地推进创新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66.

结合我国现行法律和基本伦理原则,深入分析了免除伦理审查的前置条件和适用情形在适法性与可操作性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第一,明确监管范围,免除伦理审查是一种特殊的审查方式,而非不进行伦理审查;第二,全面评估风险,对研究的风险判断不仅要考虑因研究给个人带来的生理风险,还应考虑其心理、经济、社会以及法律等方面的风险,尤其是对最小风险应明确界定;第三,界定前置条件中的具体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适用情形的判断,制定具体、合理、合法的实施细则,为免除伦理审查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7.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从综合ICU患者出院后重返工作岗位相关概念及现状、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院前、院内、院外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包括早期康复活动、ICU患者出院后随访、社会支持)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提出了促进ICU出院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建议及未来展望,旨在为学者开展ICU出院后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工作人员促进ICU患者康复提供护理干预建议,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68.

多重关系是心理咨询的一项重要伦理议题,也是影响心理咨询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以多重关系为视角,系统性梳理心理咨询的伦理风险、评析国内服务环境现状,解读域外伦理和法律规范的治理逻辑。对于心理咨询服务缺乏有效治理的问题,建议以伦理规范为基础,在伦理规范中建立相应的预判机制、督导机制和约束机制,在立法中确定心理咨询师对多重关系的预防义务、风险应对义务,建立心理咨询督导制度。最终形成和完善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共同治理法治框架。

  相似文献   
169.

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是临床实践中常见且棘手的伦理学问题。该问题的讨论应建立在清晰的概念之上,但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常与安乐死、消极安乐死和尊严死等概念混淆,引发误解。重新定义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具有理论和现实的紧迫性。基于汤姆•比彻姆和阿诺德•戴维森提出的安乐死定义,提出消极安乐死的定义。基于该定义,认为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与消极安乐死为交叉关系。鉴于安乐死概念的争议及其富含的感情色彩,强调讨论生命维持干预的使用时应区分事实与价值,并建议慎用或弃用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

  相似文献   
170.

“为患者心理赋能”是近年来医疗健康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积极医疗照护理念,其关注点是个体的能力而非缺陷,它强调医疗实践应该为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建立患者激励结构。首先梳理了赋能的概念发展与心理结构,随后引证多个实证研究总结出为癌症患者心理赋能的四条临床干预路径,指出医患共同决策、同伴支持、赋能教育以及认知行为压力管理的赋能价值。最后结合已有成果和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癌症心理赋能干预发展建议,有利于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