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4篇
  免费   933篇
  国内免费   21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444篇
  2012年   417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535篇
  2009年   497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579篇
  2006年   554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身体表征是一种内部结构,它具有追踪身体状态并对其进行编码的功能。这种结构可以对身体进行错误的表征,并可以从身体中分离出来。来自海豹肢症与躯体失认症等方面的病例,证实部分身体畸形与脑损伤患者的身体表征存在分离;来自橡胶手错觉与全身错觉的实验证据,验证了健康个体身体表征分离的事实。基于上述证据,以身体图式和身体意象为二分维度的模型解释了身体表征的分离。未来的研究可以从神经心理学实验和虚拟现实技术着手,对身体表征的分离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32.
以163个家庭为被试进行追踪研究,比较父亲和母亲童年期情感虐待经历对学步儿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其内部机制的差异。在婴儿6个月(T1)时评估父母童年期情感虐待经历与成人依恋表征;14个月时父母分别报告消极共同养育关系;24个月(T3)时父母报告学步儿内外化问题行为。结果发现:(1)母亲儿童期的情感虐待与学步儿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儿童期的情感虐待与学步儿问题行为相关不显著。(2)母亲过度投入/未解决依恋表征与消极共同养育在母亲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学步儿外化问题行为中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而在学步儿内化问题行为中的链式中介不成立。父亲过度投入/未解决的依恋表征与消极共同养育在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学步儿问题行为中的链式中介不成立。  相似文献   
133.
探讨幼儿在准确性线索和共识线索冲突情境下对自然与社会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特点。实验1探究幼儿在线索冲突情境下对自然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选取88名4~6岁幼儿,采用对物品命名的方法,结果发现4岁幼儿依据共识线索进行信任判断,而5~6岁幼儿依据准确性线索进行信任判断;实验2探究幼儿在线索冲突情境下对社会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选取94名4-6岁幼儿,采用对人格特质命名的方法,结果发现4岁幼儿依据共识线索进行信任判断,5岁幼儿对两类线索没有做出偏向性选择,6岁幼儿依据准确性线索进行信任判断。实验3采用被试内设计,探讨5岁幼儿对两个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验证了实验1和实验2的相关结果。结论:在线索冲突情境下幼儿对不同领域知识的选择性信任具有不同的年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34.
张严文  刘拓 《心理科学》2020,(5):1103-1110
中国性少数群体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是其最大的压力来源。在性少数压力模型的背景下,本研究基于Bifactor模型探究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对中国性少数(LGB)心理健康的特殊影响。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金赛量表对649名LGB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Bifactor模型存在部分差异;(2)对于LGB心理健康,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一般因子和拒绝特殊因子具有损害作用,过度保护特殊因子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5.
本研究旨在探讨拥有生命意义与亲社会行为的相互关系。研究1对我国10省15所高校2375名学生的拥有生命意义、亲社会行为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2对四川某高校878名学生的拥有生命意义和亲社会行为进行间隔三个月和六个月的三次追踪测量。结果发现:大学生拥有生命意义与亲社会行为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拥有生命意义能稳定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拥有生命意义,但这种促进作用不够稳定;拥有生命意义对利他的、情绪的、匿名的、依从的、紧急的亲社会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只有利他的亲社会行为能显著预测拥有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36.
以往研究表明情绪背景对来源记忆存在影响,但背景的情绪效价和唤醒如何影响熟悉性及回想尚存争议。本研究以ERPs技术作为测量手段,采用来源记忆多键范式,操纵背景的情绪效价及唤醒强度,以探讨编码阶段背景情绪影响来源记忆提取的认知神经机制。学习阶段,呈现中性汉字及情绪图片(正性高唤醒、正性低唤醒、负性高唤醒、负性低唤醒);测验阶段,仅呈现汉字,被试进行五键判断。行为结果发现:来源正确的比率比来源错误的比率更高,反应时更短;同时提取正性背景的辨别力更强,反应时更短;提取高唤醒背景反应时更短。脑电结果发现了分别代表熟悉性及回想的FN400及LPC新旧效应,且在500~700 ms,提取正性背景及高唤醒背景诱发显著更正的ERPs,但效价与唤醒没有交互作用。总体来说,来源记忆中背景效价及唤醒度对回想过程存在独立影响,体现为正性背景及高唤醒背景对来源提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7.
为探讨具身内隐情绪和外显情绪之间的相容性和不相容性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实验采用情绪视频启动范式诱发被试的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同时采用面部表情操纵技术诱导其具身积极情绪或具身消极情绪,然后要求被试完成创造性思维测验中的替代使用任务(AUT)与顿悟字谜测验。结果发现:在积极情绪下,情绪相容组的AUT流畅性得分显著高于情绪不相容组;而在消极情绪下,情绪相容组的AUT原创性得分与顿悟字谜得分显著高于情绪不相容组;灵活性在两种情绪条件下的差异均不显著。结果表明,面部表情和外显情绪的相容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下的情绪相容性分别影响着创造性思维的不同成分。  相似文献   
138.
采用跨通道启动范式,探讨言语与面孔情绪加工的相互影响效应,以及语言差异(母语:汉语;非母语:英语)在其中的影响作用。实验1以言语情绪词为启动刺激,面孔情绪为目标刺激,结果发现,相比于英语启动刺激条件,在汉语启动刺激条件下的面孔情绪判断具有更好的表现;在积极情绪启动条件下,言语情绪刺激能够启动面孔情绪刺激。实验2以面孔情绪为启动刺激,言语情绪词为目标刺激,结果发现,相比于英语目标刺激条件,在汉语目标刺激条件下的言语情绪判断具有更好的表现;在积极情绪启动条件下,面孔情绪刺激能够启动言语情绪刺激。研究结果表明,言语情绪与面孔情绪的加工能够相互影响,但这种相互关系仅表现在积极情绪启动条件下。此外,母语和非母语在情绪功能上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9.
采用眼动技术,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藏语母语者在不同语境中阅读汉语句子时,字形、语音信息在词汇识别中分别发挥的作用以及词频效应。结果发现:(1)在高限制性句子语境中,字形和语音共同作用;(2)在低限制性句子语境中,语音作用显著;(3)词频效应出现在高限制性语境的晚期,以及低限制性语境的中期和晚期。该结果表明,在藏语母语者阅读汉语的过程中,句子语境影响词汇识别过程中字形、语音的作用及作用的时间进程,藏语母语者汉语词汇识别符合双通道理论。  相似文献   
140.
解释水平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研究领域。本研究以解释水平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情境问卷调查方法,通过5个实验探讨个体赠送与接受礼物时是否存在性别和角色偏好的不对称性。结果发现,一般情境下,受性别因素影响,男生偏好赠送和接受工具性礼物,女生偏好赠送和接受表达性礼物。但随着心理距离(社会距离和空间距离)的拉近,个体的解释水平降低,更关心他人的喜好和需求,赠送者会更基于接收者的偏好进行礼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