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2篇
  免费   766篇
  国内免费   1671篇
  648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400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423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81.

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是临床实践中常见且棘手的伦理学问题。该问题的讨论应建立在清晰的概念之上,但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常与安乐死、消极安乐死和尊严死等概念混淆,引发误解。重新定义安乐死和消极安乐死具有理论和现实的紧迫性。基于汤姆•比彻姆和阿诺德•戴维森提出的安乐死定义,提出消极安乐死的定义。基于该定义,认为不给予或撤除生命维持干预与消极安乐死为交叉关系。鉴于安乐死概念的争议及其富含的感情色彩,强调讨论生命维持干预的使用时应区分事实与价值,并建议慎用或弃用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

  相似文献   
82.

“为患者心理赋能”是近年来医疗健康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积极医疗照护理念,其关注点是个体的能力而非缺陷,它强调医疗实践应该为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建立患者激励结构。首先梳理了赋能的概念发展与心理结构,随后引证多个实证研究总结出为癌症患者心理赋能的四条临床干预路径,指出医患共同决策、同伴支持、赋能教育以及认知行为压力管理的赋能价值。最后结合已有成果和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癌症心理赋能干预发展建议,有利于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3.

波兰籍传教士卜弥格(Michel Boym)是17世纪中医西传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医学的钥匙》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旨在对这部著作的文章架构与基本内容作出分析并从中管窥卜弥格对中国医学身体知识的认识。其中,卜弥格个人的欧洲古典医学和哲学背景对中医知识的阐释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他对于中医知识体系内身体知识的解读可归结为三种类型:一是左右二分的身体;二是以圆为图式的身体;三是不断变化的身体。实际上,卜弥格的这三种身体观念是一套兼具中欧两种医学的特点,却又与二者都有差别的一种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84.

对三孩政策下辅助生殖医疗机构患者就诊过程中呼声较高的以家庭平衡为目的的性别选择问题进行探讨,从概念的界定、产生需求的社会背景及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进行论证,从而推动社会层面的深度思考。同时,结合当前辅助生殖技术中存在的社会需求,提出了以家庭平衡为目的的性别选择是曾经实行的“生男即止法”的延伸。但以家庭平衡为目的的性别选择还需要以辅助生殖技术规范应用为前提,应该从法律法规的完善、技术应用的监督及审查体系的加强等方面推动工作,防止相关技术的滥用。

  相似文献   
85.

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下的按病种分值支付(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是当前国内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最大热点,但尚需完善。对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进行了梳理,以此为基础对DIP改革的潜在伦理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DIP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不利于机构间协作,控费导向支付机制不利于服务行为规范,等级系数设置和低费用偏好机制不利于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从制定连续服务支付策略、提高病种分组精细程度、统一各类医保支付政策及构建能力导向支付机制等方面提出了DIP改革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6.

灵性健康被学者视为所有健康层面中最深沉、最核心的部分,可以支持和影响其他的健康层面。不过,在当前中国的医务社会工作实践中,灵性资源相对匮乏,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不同历史时期,医务社会工作中的灵性视角有着多层次、多维度的丰富内涵。在医务社会工作实践中,灵性视角的运用体现在非线性的介入策略、丰富的实务技术,重视服务对象的生命意义问题。灵性视角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与医务社会工作有较强的契合性。在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和教育中,需要加强对灵性视角的理解和自觉应用。

  相似文献   
87.

采用目的抽样选取成都市、绵阳市及西昌市19名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结果进行主题分析,共提炼出一级主题5个:(1)患者有基于移动医疗的自我管理需求;(2)基于移动医疗自我管理平台期望载体及形式;(3)基于移动医疗的医疗或行为管理需求;(4)基于移动医疗的角色管理需求;(5)基于移动医疗的情绪管理需求。患者对基于移动医疗的自我管理平台有较高接受度。可设计开发易用性与隐私性强的移动医疗平台,通过提供疾病知识、线上诊疗、疾病监测与心理社会支持等功能,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8.
生命教育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在现阶段由于实践上的片面强调以及理论上的粗浅阐释,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仍是处在一个有待深化与拓展的层次。而从哲学的视野开拓对生命教育的认知,进而从中西方哲学会通的视野深化这一认知并挖掘其思想传统与相互的共鸣之处,则是对这一现状的积极回应。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必要性,也有助于深化对生命教育的认知与提升对生命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89.
中美两国都很重视医者人文素质的培养, 都重视医学伦理学教学。在与芝加哥大学的交流活动中, 武汉大学积极总结经验, 锐意改革, 取得了若干成果。其值得推广的经验包括:注重医学伦理教育的持续性, 构建长效教育机制;注重医学基础课程的道德教化功能, 形成隐性的医德渗透机制;注重临床医生的参与, 确立理论与实践的融通机制;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与医疗现状, 培育域外教学方法的本土化机制;重视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 建立生命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90.
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 的发展, 术后进行的定期随访工作在ART中的伦理学问题不断凸显, 有必要对其重视及规范。从伦理原则角度探讨了ART随访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伦理学问题, 即个人隐私权保护的缺失、知情同意的形式化、医源性多胎的伦理困境等。保密互盲、知情同意、保护患者、保护后代等伦理原则监督和规范ART近期及远期随访工作, 对于引导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健康发展,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