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边界范式, 在副中央凹呈现一个双字词或两个单字词, 操纵字N+2的预视(目标预视和假字预视), 来考察副中央凹中词汇特征是否影响读者随后的眼跳长度及注视位置。结果发现, 读者能够获得字N+2的预视; 双字词与两个单字词条件下注视位置没有显著地差异; 当副中央凹中为双字词时, 字N+2为目标预视时随后的眼跳长度显著地长于假字预视条件, 随后的注视位置距离词首更远; 当副中央凹中为两个单字词时, 两种预视条件下随后的眼跳长度及注视位置没有显著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汉语阅读中, 读者能够对字N+2进行预视加工, 这种加工的影响只发生在当副中央凹中为双字词时。  相似文献   
42.
对靠近运动刺激的碰撞时间(time-to-collision, TTC)估计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为了解释个体如何进行TTC估计, 研究者提出了结构主义理论、生态光学理论和tau理论等, 也考察了影响TTC估计的部分因素。近年的研究通过比较个体对威胁刺激和非威胁刺激的TTC估计, 考察了刺激的情绪相关属性对TTC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比于自然非威胁刺激(如兔子等图片), 个体会低估自然威胁刺激(如蛇等图片)的TTC, 但这种TTC的低估在社会威胁刺激(如愤怒面孔图片)上有时很小甚至不显著。个体低估TTC可能存在三种原因:(1)个体对威胁刺激具有特异性反应; (2)威胁刺激具有较高的情绪唤醒度; (3)个体对威胁刺激具有心理距离更近和运动速度更快的知觉偏差。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考察在社会威胁刺激上表现出的TTC低估效应不稳定的原因; 探索威胁刺激TTC估计中的自主生理反应和神经机制;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威胁刺激TTC估计的研究; 在实验设计中考虑性别和人格特质等个体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成人艾克人格问卷(EPQ)、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7例老年肺癌患者进行调查。发现老年肺癌患者存在着特定的个性特征和情绪障碍,并且不同病期间相似。我们在老年肺癌诊疗决策中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44.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女性伦理观既有一致性又有不同处。作为印度大乘佛教在中国的主要发扬传系,这两者都秉承了大乘佛教的男女终极平等思想,提出女性成佛论;同时,为了迎合世俗社会,它们都持女性卑污论。然而,由于对女性的歧视程度不一,在女性成佛途径上,汉传佛教要求女性转身成佛,藏传佛教允许女性即身成佛;在两性关系上,汉传佛教主张阳尊阴卑,藏传佛教倡导阴阳双合。  相似文献   
45.
为探讨词跳读是基于副中央凹词的部分加工还是完全加工,实验选用高预测词作为副中央凹目标词,通过边界范式来操纵目标词的预视:高预测预视(一致预视)、低预测预视、与目标词正字法相似的假字预视、与目标词正字法不相似的假字预视。对目标词的分析发现:(1)正字法相似的假字预视下对目标词的跳读率显著大于正字法不相似的假字预视;(2)高预测预视与低预测预视下对目标词的跳读没有显著差异,但前者总注视时间比后者短。实验结果说明,从副中央凹词提取的正字法预视信息足够使中文读者做出跳读的决定,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跳读基于副中央凹词部分加工的观点。  相似文献   
46.
本研究借助眼动仪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熟练阅读中快速读者与慢速读者对语境预测性的利用是否有差异。实验1比较快速组与慢速组在中央凹加工高、低预测词的差异。实验2对比两组读者利用副中央凹预视(相同、相似假字、低预测词和不相似假字)加工高预测词的差异。实验1结果显示两组读者有相似的预测性效应:对高预测词的注视时间比低预测词更短。实验2结果显示两组读者的预视效应存在差异:慢速组在相同预视下对目标词的跳读率高于低预测预视,而快速组在这两种预视下的跳读率差异不明显但高于慢速组;慢速组在低预测和不相似预视下注视目标词的时间分别长于相同预视,而快速组的这两种效应较小。结果表明,两组读者利用预测性的差异表现在副中央凹加工阶段,即慢速读者比快速读者利用相似预视激活预测性信息的效率更低,且在低预测或无效预视下对词汇的识别和语义整合更困难,这说明慢速读者在词汇加工中更依赖语境且对无关信息的抑制更弱。这些结果支持词汇质量假说。  相似文献   
47.
Importance of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has increased in recent decades. Since the 1970s, studies of Marx’s theori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iscussion within contemporary theories of justice. More extensive studies concerning Marxist political philosophy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re becoming a focal point in other fields of academic research. “How to understand Marx’s political philosophy?” has been a classic question for over a hundred years. Not an academic philosopher himself, Marx seems not to have issued a complete or consistent political philosophy by today’s standards, so it is only natural that his views would be interpreted differently by different scholars. While it is justifiable for us to construct Marx’s political philosophy, we must do it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reflection, and our construction must take full account of the history of the interpretations of Marx’s political philosophy. This applies especially of his theory of justice—a history which has lasted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I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for us to reread the original texts, particularly Marx’s early philosophical writings, and take them as the textual foundation for Marx’s political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48.
并列和偏正结构双字合成词的注视位置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yeLink II眼动仪, 选取并列结构和偏正结构两种类型的目标词, 要求大学生被试阅读包含有目标词的句子, 以探讨两种双字合成词的注视位置效应。结果发现:在阅读并列和偏正结构的目标词时, 单次注视条件下读者往往将首次注视定位于词的中心位置, 多次注视时首次注视往往落在词的开端部分; 当首次注视落在词的开端时再注视该词的概率增加, 而且再注视往往落在词的结尾部分。结果提示:在单次注视条件下存在偏向注视位置; 双字合成词结构不影响偏向和最佳注视位置; 研究结果支持“战略-战术”模型。  相似文献   
49.
情景线索效应是指个体在视觉搜索过程中通过学习重复不变的情景信息提高搜索效率的现象。本文从情景线索效应相关行为特征、眼动特征及大脑神经活动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情景线索效应与选择性注意机制的交互作用,发现现有研究中存在着许多互相冲突的现象,增加了理解注意机制的难度。未来研究应结合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寻找更多的实证数据,探索注意机制对情景线索效应的影响,以进一步完善情景线索效应中的注意机制理论。  相似文献   
50.
汶川地震后1年时,采用灾难暴露程度问卷、主观害怕程度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对地震极重灾区的3058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灾难暴露程度、主观害怕程度、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结果发现:(1)震后1年时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为9.6%,其中有目睹他人死亡经历的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为16.2%;(2)灾难暴露程度能正向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而主观害怕程度在灾难暴露程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支持在灾难暴露程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但不能调节主观害怕程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的关系。其中,无论支持的性质如何,父母和教师的支持都能缓解灾难暴露程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而同学和其他人的支持则不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