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86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116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109篇
  1984年   101篇
  1983年   129篇
  1982年   83篇
  1981年   79篇
  1980年   73篇
  1979年   76篇
  1978年   61篇
  1966年   48篇
  1965年   131篇
  1964年   104篇
  1963年   126篇
  1962年   54篇
  1958年   62篇
  1957年   53篇
  1956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861.
为了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应当扫除的第一个障碍就是对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曲解。有些人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应该是这样一种哲学,这种哲学主张人的物质利益、人对不断增加自己的物质福利和使生活日益舒适的愿望是他的主要动力。但他们忘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即马克思和所有其他哲学家所使用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个词与较高的精神水平的心理动机没有任何关系,与较低的、较卑鄙的心理动机也没任何关系。在哲  相似文献   
862.
人的权利和自由及其在社会和国家中的地位问题,一直是每一个阶级社会中的政治和民主的现实问题。这是自然的和客观必然的。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权利和自由总是表现和反映了处于整个复杂性和矛盾性之中的每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个公民在法律上的地位,及其权利和自由的性质、范围和保障,对于每个公民的生活、个性发展和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有着头等重要的意义。因此,这个问题在每一个国家中,就成为衡量社会制度、政体与国体的民主与进步的决定性的标准之一,就成为  相似文献   
863.
现代伦理学原理已向传统伦理规范的理论提出挑战;毫无疑问,这一挑战已使根基牢固的伦理理论发生急剧变化。古老的信仰和风俗习惯已被打翻在地,人的行为已在变革之中。可是这种挑战在人类社会的现行制度面前,能否证明其合理还是个尚待解决的问题。这种对人的价值和道德规范的重新评价和证明,目前仍陷于混乱之中。从根本上说来,这种重新评价是和道德规范的相对性问题有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864.
近年来,苏联哲学家们在研究辩证法的个别问题,尤其是在研究辩证法的原理、规律和范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们不能以此为满足。列宁关于哲学工作纲领的遗训,是要对唯物辩证法这门哲学科学进行总体的研究。因此,Ф. B. 康斯坦丁诺夫院士写道:“苏联哲学家的使命,就是对辩证法理论这门完整的科学进行认真的研究,从而写出象黑格尔的《逻辑学》那样的唯物主义著作。”  相似文献   
865.
此书以貌似严谨的方式,研究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理论结构的一些重要方面。但它却用一大堆混乱的词藻来表达它的思想,因此需要绞尽脑汁反复推敲才能了解它的观点,这无疑要使许多读者望而生畏。再者,把这篇评论的结论预先说出来,那就是:把这本书读到底,也是不会发现任何理论上的黄金之国。尽管如此,此书还是间接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事实上如何能够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基础作者们得出的结论是清楚的。他们不满意那些代表马克思主义经典基础的命题,他们希望在新的基础上建立马克思主义理  相似文献   
866.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着重分析了海德格尔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在”(sein)。这个古老哲学概念就其含义来说,尽管很玄虚,且极不确定,乍读起来,大有令人不着边际的神秘感(因为在海德格尔看来,“在”是喜欢隐蔽自身的),但是,拨开它的重重的玄虚的迷雾,澄清艰涩语言所造成的混沌,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所谓“在”,其基本内容还是指人性(人的本性)而言的。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认为,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人们如此沉醉、迷恋于物质享受的现时代,亦即这个“物化了”的世界面前,对“在”的追问,已全然被现代人忘却殆尽或撤到一边去了。“在功利思想中能够起作用的和可作模范的东西却获得了统治地位”。所以,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存在主义首先关注的就是现代人的内心支离残破状态、它从“在”的异化和它失去对“在”的接触,亦即对“在”的遗忘,从而唤起人们对现代基本危机的注意。海德格尔哲学所大声疾呼的,正是强调人亟需恢复对“在”的神秘感和家园感。在当代资产阶级社会中,由于资产阶级人的危机感日益紧迫,人们要求返回人性(复性)——追问“在”和回向大自然的呐喊声乃是此起彼伏、相当高涨的。现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容格(C.G.Jung)的一部名著的题目正好一语道破了这片呼声的实质:《追求一个灵魂的现代人》(Modern Manin Search of a Soul)。在海德格尔看来,“现代人”的悲剧多半就在于科学技术抢占了古老形而上学的地盘,结果便造成了工业时代的“既无历史又无家可归的人”。综观全文的内容,我们可以这样说:海德格尔是以抽象的哲学形式,在存在主义的“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20世纪资本主义没落阶段,资产阶级社会对资产阶级的人的人格发展的破坏性反映了出来(比如个人的徬徨、畏惧、忧郁、孤寂感和孤立感,便是这种破坏性的结果)。所以,他的有关“在”的哲学实际上就是一种伤感世界末日来临的救世教义的一部分。此外,本文作者还指出,海德格尔的哲学同人们通过一切科学理论来把握世界的途径乃是绝然对立的;他的哲学只知道一条途径,这就是他称之为诗意思维的途径。我们以为,H.M.格拉赫这个评介还是颇为中肯的,因为企图用诗意思维的方式去把握世界,确实是形而上学的特色,即便是海德格尔“反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867.
一、1859年,恩格斯在他的《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写道:“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形式尽管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地平行着……”,黑格尔“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在说了这些话之后,恩格斯又接着说:  相似文献   
868.
我在第一本书中讲的,是德国哲学上从康德,经过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到马克思,在解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这个认识论问题上的全部内容。我把德国哲学家们(从康德到费尔巴哈)在研究(一般的和必要的)认识对象时关于认识的主体的感性活动和理性活动所获得的结论,作为再现马克思的劳动认识论的基础,这种劳动认识论是深入研究认识论问题的出发点。我不象人们通常所作的那样,仅仅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那里去发现马克思的认识论的来源,而是在德国哲学(从康德到费尔巴哈)的整个领域中去发掘它的来源。我从研究中所得出的结论是:费希特对马克思的影响是十分重要和饶有趣味的。  相似文献   
869.
Two relatively unexplored questions--which specific components of chronic mild child malnutri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deficits and do psychosocial child rearing factors moderate the nutrition-development relationship?--were investigated in a longitudinal study involving 153 toddlers from the Egyptian village of Kalama. Beginning at study entry at age 18 months and continuing until 30 months, food intake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for 2 consecutive days each month. During the same period, researchers visited the homes twice a month to observe both toddler behavior and caregiver styles. Finally, standardized infant development tests were administered at 24 months and 30 minutes and the capacity for exploratory, symbolic play was assessed. Specific components of nutritional intake at 18-23 months of age were confirmed to be uniquely related to specific developmental outcomes at 24 months of age. Changes in toddler intake from 18-30 months also predicted 30-month cognitive performance. At 24 months, general mental competence was associated positively with fat intake, total kilocalories, and total protein intake while symbolic play capacity was related only to total protein intake.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predictive variance occurred when the model was expanded to encompass caregiver behaviors as well as nutritional factors. For example, when nonverbal response to child vocalizations was used as the environmental measure, there was evidence of both coactive and synergistic interactions for comparisons involving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For symbolic play, an increase in predictive variance was found when the model included the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 of animal kilocalories by nonverbal response to vocalizations. Also observed was a buffering effect against poor psychosocial rearing conditions given the presence of adequate nutritional intak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e feasibility of multidimensional risk profiles, the provision of specific nutrients targeted at specific deficits, and multidisciplinary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870.
中国优秀运动员6项心理技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标准化《运动心理技能问卷》并结合其它测试数据,对151名中国优秀运动员作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优秀运动员已初步掌握了焦虑控制(AX)、集中注意力(CC)、提高自信心(CF)、提高动机水平(MV)和加强集体意识(TM)的心理技能,他们在自信心和集体意识方面表现非常突出,而在心理准备(MP)方面则表现欠缺;2.除运动动机方面外,中国优秀运动页未表现出心理技能的差异性;3.运动等级(技术水平)不同,运动员的心理技能有差别;4.根据中国优秀运动员心理技能可以把他们分成4种类型,它们是心理技能发展水平较低的心理准备型和自信心型;心理技能发展水平较高的自信心——集体意识型和自信心——集中注意力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