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The resilience has become the main trend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s (LBC) mental health research. To evaluate the resilience status of Chinese LBC in rural areas, a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Relevant studi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electronic databases from 1990 to 2017. Pooled 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 CI) were calculated with fixed and random effects models. A total of 14 cross-sectional studies with 9777 individuals were included in this meta-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spects of family support and RSCA (Resilience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s) total score between LBC and non-left-behind children (NLBC). After stratification sub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SCA total score was also found in subgroup with sample size ≥700 and target population (LBC) between LBC and NLBC. In addi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silience of male and female among LBC (>0.05). We also found RSCA total score of LBC whose one parents migratingwere higher than both parents (P <0.05) and the time of parental migration (≤2 years) were higher than others (>2 years). In conclusion,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LBC, especially both parents migrating or parental migration (>2 years).  相似文献   
142.
空性是宇宙的根本实相,佛学、老子、量子论各依自身的需要和目的分别进行了阐述。其三方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及哲学上的相似性。由此说明了她们对宇宙根本实相的认识具有深刻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3.
关于青少年应对风格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采用天津师大编制的应对风格量表对江西省4072名从小学五年级到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了解青少年应对风格现状及其发展特点,以及性别、独生子女、城乡等因素对应对风格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而言,青少年应对风格倾向“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较少采用“注重情绪表达的策略”;在初一年级前后,个体采用的应对方式最为多样化;男女生的应对风格差异在高中后较为明显,男生更倾向于采用“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女生更倾向于采用“针对情绪的身体策略”;城镇学生的应对方式比农村学生更为多样化,并且更倾向于针对问题本身的策略;家庭收入只对“针对情绪的行为策略”产生影响,高、低两端收入家庭的学生更倾向于采用“针对情绪的行为策略”;是否独生子女在应对风格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4.
周加仙  董奇 《心理科学》2008,31(1):152-155
脑可塑性是指脑在外界环境和经验的作用下不断塑造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本文阐述了神经科学与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学习影响动物脑与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学习与经验可以改变脑皮层的厚度与树突的结构,增加树突棘的数量,修饰其形状,对脑的功能代表区产生影响.学习与脑可塑性的多层面研究为理解学习的本质规律以及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5.
珠心算训练儿童加法心算的ERP早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方法,对32名儿童进行了双位数加法心算实验,探讨了珠心算训练方式对儿童加法心算加工早期感知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非珠心算训练儿童相比,在加法心算过程的早期阶段,珠心算训练儿童枕部P1、额中央区的N1波幅增大,而颞枕区N170以及额中央区P2波幅减小。本研究结果发现珠心算训练对儿童心算过程的早期感知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6.
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对全国 1 3所大学共 2 0 0 7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 )在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压力感的主要来源依次有学业压力、学校环境压力、情绪压力、择业压力和人际压力 ,大都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2 )从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年级发展趋势看 ,二、三年级的大学生在各方面的压力感均高于一、四年级 ;(3 )女生在择业和学业压力感方面高于男生 ,男生在家庭、恋爱、身体健康、适应和挫折方面的压力感高于女生 ;(4)来自乡村的大学生在家庭、择业和学校环境方面的压力感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 ;(5)在家庭、择业、学校环境和学业压力感方面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47.
张华  庞丽娟  董奇  陈瑶 《心理科学》2004,27(6):1333-1336
数数能力是儿童用于建构其数学知识系统的重要工具,是儿童早期获得的最基本的数认知能力之一。本研究以234名3、4岁儿童为被试,采用个别测查法对儿童数数的规则及其策略运用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1)随着数列数目的增大,3、4岁儿童数数精确性呈下降趋势,但4岁儿童在各项任务上的数数精确性显着高于3岁儿童;(2)3、4岁儿童在数7、10、15、30任务上的错误表现有显着差别;(3)3、4岁儿童数数策略运用存在显着差别.协方差分析显示。策略使用在数7和数10任务上具有显着效应。  相似文献   
148.
董军  李洪玉  杜晖  张维 《心理学探新》2002,22(2):46-50,56
通过自行编制的《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教师评价量表》,以天津市4所中、小学校的4个年级365名学生为被试考察了该量表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1)《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教师评价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2)《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教师评价量表》所构想的非智力因素结构模型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即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相似文献   
149.
董尚文 《世界哲学》2009,(3):116-123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因罗马天主教延的号召和支持而不断出现的新经院哲学本质上是传统托马斯主义的复兴。麦利切尔首创的“先验托马斯主义”是新经院哲学中既引人注目而又倍受争议的一种新思潮,它致力于托马斯主义与康德先验哲学的对话,并努力将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对托马斯主义进行了先验转向之处理。本文在介绍先验托马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麦利切尔对知识论进行的历史检视和方法论反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麦利切尔在知识论上对托马斯的形上批判与康德的先验批判进行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50.
人们会根据陌生人的面孔线索或语音线索迅速地对其人格特质进行主观推断而形成第一印象。面孔-人格知觉第一印象和语音-人格知觉第一印象在维度结构和内在机制上具有相似性;在对具体人格特质和维度的敏感性,以及具体的认知机制方面又具有各自的特异性。未来研究可以基于同一批被知觉者开展面孔-人格知觉第一印象和语音-人格知觉第一印象的直接比较,并着力探究二者的过程特点,以及人格知觉第一印象形成时面孔和语音知觉的跨模态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