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2篇 |
免费 | 79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3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2.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范式,设置不同的认知负荷任务,探究抑制控制在儿童和成人类比映射中的作用。实验一中,31名7岁儿童、33名10岁儿童和34名成人完成高认知负荷的相对大小类比映射的负启动任务。结果表明,所有群体均出现负启动效应,且负启动效应随年龄增长而减小。实验二中,30名7岁儿童、30名10岁儿童和32名成人完成低认知负荷的相对大小类比映射的负启动任务。结果表明,所有群体均出现负启动效应,但负启动效应无显著年龄差异。本研究的结果揭示了抑制控制和认知负荷在类比映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3.
为探讨不同社交网站使用(微信和微博)和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和妒忌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481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微信对大学生抑郁的总效应不显著,而微博对大学生抑郁的总效应显著,即微博使用越多,抑郁越多;(2)微信使用既可以直接负向预测抑郁,也可以通过上行社会比较和妒忌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地正向预测抑郁;而微博使用不能直接预测抑郁,其效应完全由上行社会比较和妒忌所链式中介。研究提示,微信使用和微博使用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及其机制是不同的,微信比微博有更复杂的作用机制和多种效应。 相似文献
264.
学生在完成计算机动态测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带有时间标记的过程性数据。本研究基于5个国家(地区)3196名学生在PISA2012一道交通问题解决任务上的139990条数据,将多水平混合IRT(MMix IRT)模型进行拓展,用于探索问题解决过程策略的类别特点。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可以基于行为序列对不同国家(地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策略使用情况的典型特征进行分析,还可以提供个体水平的能力估计值。拓展的MMixIRT模型可用于分析过程性数据的特征。 相似文献
265.
266.
本研究以6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Flanker效应和工作记忆的双任务设计来探讨手机位置、认知负荷在智能手机成瘾与抑制控制能力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低认知负荷下,无论是否智能手机成瘾,手机存在视线之外比手机在视线之内时抑制控制能力更差;(2)在高认知负荷下,智能手机成瘾与手机位置交互作用显著:当手机在视线之内时,智能手机成瘾者的抑制控制能力显著差于非成瘾者;而当手机在视线之外时,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智能手机成瘾大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不仅会受到手机位置的影响,还会受到任务本身所带来的认知负荷的调节。 相似文献
267.
采用隐藏文档范式决策任务,探究群体成员社会动机一致性对决策的影响及问责的促进作用。实验1通过社会动机启动,考察全员合作、多数合作、多数利己、全员利己四种群体的信息分享及决策正确率。结果发现,合作动机成员比例越高,群体信息分享和决策质量越好,信息分享在成员社会动机与决策质量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少数利己成员的存在对合作成员的信息分享产生负面影响。实验2检验过程问责与结果问责对多数利己、全员利己群体决策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两种问责方式均促进了群体的信息分享与决策质量。本研究深化了社会动机影响群体决策的机制及促进途径。 相似文献
268.
从学科交叉视角来看待人文医学的双重学科属性,就既要跳出学科性,将其置于医学体系中统筹考虑;也要立足学科性,强化知识逻辑驱动下的学科发展,从而进一步明确人文医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人文医学学科的发展定位应该是成为以解决医疗实践现实需求为出发点、拥有独立学科体系的交叉学科。当前人文医学学科建设存在因学科意识不足而导致的知识逻辑不清晰、独立学科体系不健全、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实然现象,因此,急迫需要宏观上强化政策导向、中观上构建学科体系、微观上探寻实践路径,并推动人文医学朝向一级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69.
Fredrickson的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broaden-and-build theory)认为积极情绪具有激活行动、扩展认知、建设资源和缓解压力的功能.但是积极情绪是否是心理弹性到压力适应的中介变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该研究让37名女大学生先完成中国情感量表和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然后进行压力情境实验,通过生理多导仪记录实验前后压力下的生理反应,以压力下的生理恢复时间作为压力适应的指标.最后通过中介检验程序分析积极情绪在心理弹性到压力适应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压力下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与生理恢复指标显著相关(r=-0.75,p<0.001);(2)当心理弹性和积极情绪同时进入回归方程时,积极情绪对压力适应的预测显著,心理弹性对生理恢复指标的预测下降,但是依然显著(r=-0.62,p<0.001).结论:积极情绪在心理弹性与压力适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70.
题组模型可以解决传统IRT模型由于题目间局部独立性假设违背时所导致的参数估计偏差。为探讨题组随机效应模型的适用范围, 采用Monte Carlo模拟研究, 分别使用2-PL贝叶斯题组随机效应模型(BTRM)和2-PL贝叶斯模型(BM)对数据进行拟合, 考虑了题组效应、题组长度、题目数量和局部独立题目比例的影响。结果显示:(1) BTRM不受题组效应和题组长度影响, BM对参数估计的误差随题组效应和题组长度增加而增加。(2) BTRM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且当题组效应大, 题组长, 题目数量大时使用该模型能减少估计误差, 但是当题目数量较小时, 两个模型得到的能力估计误差都较大。(3)当局部独立题目的比例较大时, 两种模型得到的参数估计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