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6篇
  1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幼儿与成人依恋关系的特质和同伴交往能力的联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放  邹泓 《心理学报》1995,28(4):434-441
参加研究的被试是来自北京某公立幼儿园的78名幼儿和他们的母亲(78位)以及幼儿园老师(12位)。幼儿平均年龄为四岁十个月。用来测量亲子和师生依恋关系的工具是中文版的沃特斯-迪因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用同伴间社会交往测量和教师的评分来评定。研究结果表明,亲子依恋和师生依恋关系的安全性与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有显著相关,依恋安全性得分高的幼儿具有较低的攻击性、乐于帮助别人、在群体中更受同伴喜爱。  相似文献   
112.
3~9岁儿童气质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类的方法对744名3~9岁儿童的教师评定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儿童气质可以归为五种类型:活跃型、专注型、抑制型、均衡型和敏捷型。进一步采用纵向观察、个案分析、家长访谈等方法对130名儿童进行短时距追踪研究,归纳出五种类型的儿童具体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113.
生存论转向是在清理当代哲学的主题转换及其问题时,结合当代人类生存实践活动、社会结构以及文化传统的当代变迁与转型的剖析,进而形成的对当代哲学存在论转换及其方向的理论追求的创构努力。古希腊的存在(tobe)及存在论(Ontology)中所蕴含的生存及生存论的丰富内涵,被此后的实存(exsistere)及实存论取代生存主义哲学开启了生存论转向,但此转向作为一项历史性使命,绝不限于此。当代西方浓厚的语言哲学以及后现代相对主义背景表明,仅仅在西方范式下推展的生存论转向已走向终结。在这一情形下,内在地超越于西方并蕴含着人类性哲学方向的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在生存论转向中的重要意义将会彰显出来,马克思实践哲学以及其中蕴含的实践一生存论实际上有理由被看作“-3代哲学生存论转向的真正目标,只不过,在人类解放论的理论预设内,生存论转向作为人的不断生成、自我超越和创造的历史性的存在,本身就存在着一种未竟性与不可终结性。  相似文献   
114.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朱熹十分重视个体道德修养,主张每一个人都应当"明义理以修其身"方能造就自己良好的内在品性。在个体应该如何"以德修身"方面,朱熹提出了"居敬"、"穷理"、"自省"、"渐进"、"重行"的道德修养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5.
中国儒家伦理文化非常重视个体的道德修养,并将之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孔子、孟子开创了儒家文化发展之先河,在他们那里有着非常丰富而精辟的道德修养思想.在如何通过道德修养铸造自我品性方面,孔子和孟子既具有认知上的共同性和传承性,同时又具有各自的思想特色,对之进行比较研究,挖掘和开发其中之思想精髓和理论精华,对于开启我们今日之心智无疑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6.
李彩娜  邹泓 《心理科学》2007,30(4):810-813,819
采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FAI),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对北京和两安的1325名初高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在家庭功能问卷的所有维度,亲子间知觉差异显著,青少年的知觉更消极;(2)在家庭功能的所有维度,男孩与父母的知觉差异均大于女孩与父母的差异;沟通维度父子间的差异大于母予差异,冲突与和谐维度母女间的差异大于父女间的差异;(3)不同知觉差异纽青少年的孤独感差异显著,知觉差异水平与孤独感间呈线性关系;亲子阃在冲突与和谐及父母关注维度的知觉差异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17.
自我建构理论的发展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邹泓 《心理科学》2007,30(5):1272-1275
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自我建构理论是自我图式理论的一个分支,致力于从个体看待自我和他人关系的角度探讨个体自我表征的构成。本文回顾了该领域从"独立型与依存型自我建构理论"到"三重自我建构理论"的发展脉络,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这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不同研究者围绕三重自我建构相互间关系所进行的争论。最后,本文从个体自我表征系统的结构、关系自我与集体自我的内涵以及三重自我建构之间关系的角度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8.
The previous studies reported Type D was associated with poor quality of life (QoL), increase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impaired health status in cardiac patien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ype D personality, illness perception, social support, and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ype D personality on QoL i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 patients. Type D personality was assessed by the Chinese 14-item Type D Personality Scale (DS14). Illness perceptions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B-IPQ). Social support status was assessed by the well-validated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Patients’ QoL was assessed by using Medical Outcomes Short Form 36 (SF-36), respectively. The Type D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objective support score (8.18 ± 2.56 vs. 9.67 ± 3.28, p = 0.0001), subjective support score (6.71 ± 2.0 vs. 7.62 ± 1.93, p = 0.0001) and utilization of social support score (6.76 ± 2.0 vs. 7.61 ± 1.94, p = 0.0001) than that of the non-type Ds. Type Ds believed their illness had much more serious consequences (7.67 ± 2.64 vs. 6.27 ± 3.45, p < 0.001), and experience much more symptoms that they attributed to their illness (6.65 ± 2.54 vs. 7.31 ± 2.36, p = 0.023).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ype Ds and non-Type Ds in PCS (40.53 ± 6.42 vs. 48.54 ± 6.21 p < 0.001) and MCS (41.7 1 ± 10.20 vs. 46.35 ± 9.31, p = 0.012).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ype D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component score (PCS) (r = –0.29, p < 0.01), mental component score (MCS) (r = –0.31, p < 0.01), and social support (r = –0.24, p < 0.001). 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ype D personality wa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PCS (β = –0.32, p < 0.001) and MCS (β = –0.24, p < 0.001). Type D personality was a predictor of poor QoL in CAPD patients. The current study is the first to identify a strong association among Type D, illness perceptions, social support and QoL in CAPD patients. The worse illness perceptions and lower social support level therefore represent possible mechanisms to explain the link between Type D and poor QoL in CAPD patients.  相似文献   
119.
观点采择任务在心理理论脑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的心理理论脑机制研究主要采用经典的错误信念任务或其变式。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将观点采择实验任务融入心理理论脑机制的研究中,得到了更为精确的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心理理论涉及额叶—顶叶—颞叶的神经网络,它们是完成心理理论加工必不可少且功能各异的脑区。文章阐述了观点采择任务在心理理论脑机制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并指出今后应着重在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框架中,融合镜像神经元的最新成果展开对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0.
青少年压力:两个华人社区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衍刚  张卫  岳颂华  李智能  邹泓 《心理科学》2006,29(2):332-335,326
研制适合当代我国青少年的生活压力事件问卷,并对广州和澳门两地中学生的压力状况进行比较。研究一在参考前人问卷及预试的基础上编制初步问卷,用之对广州1652名初一到高三6个年级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因素分析形成一份六维度的正式问卷,这六个维度分别是学业压力、社会人际压力、父母压力、自我发展压力、环境压力和学校-老师压力。研究二用问卷对广州和澳门两地初一到高三6个年级的中学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地学生在这所有维度上均差异显著,只有环境维度广州学生感受到的压力高于澳门,其他五个维度均是澳门学生高于广州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