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5月12日,由四川省道教协会主办、德阳市道教协会承办的"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暨祈福超度感恩法会"在绵竹市严仙观举行.来自四川、北京、广东、贵州、重庆、辽宁、山西等省市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道教界人士4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四川省宗教局局长王增建出席活动并讲话.  相似文献   
432.
冯鹤 《中国道教》2009,(4):59-59
7月1日至2日,第三届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市召开,任法融会长率中国宗教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33.
在中国思想史上,“中和”思想起源很早。《尚书》中就有了“中”与“和”的概念。《尚书·尧典》》曰;“百姓百官,言化几族,而平和章明。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天下黎民变化从上,是以风俗大和。而《尚书·舜典》又记载舜授命典乐之官夔的话:“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相似文献   
434.
马克思认为奴隶制、封建制时期国家与社会是同一的、重合的,这种现象导致了对人的个性自由的泯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与社会是分离的,这种分离具有历史进步性,同时也带来了人的生活的二元化与人的本质的异化.只有国家复归于社会,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思想中,内含着对人的自由、本质、发展的伦理关怀意蕴.  相似文献   
43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宋代末年,大思想家、大政治家文天祥说过的话。  相似文献   
436.
Participants judged the number of dots in visual displays with brief presentations (200 msec), such that the numerosity judgment was based on an instantaneous impression without counting. In some displays, pairs of adjacent dots were connected by line segments, whereas, in others, line segments were freely hanging without touching the dots. In Experiments 1, 2A, and 2B, connecting pairs of dots by line segments led to underestimation of dot numbers in those patterns. In Experiment 3, we controlled for the number of freely hanging line segments, whereas Experiment 4 showed that line segments that were merely attached to dots without actually connecting them did not produce a considerable underestimation effect. Experiment 5 showed that a connectedness effect existed when stimulus duration was reduced (50 msec) or extended (1,000 msec). We conclude that connectivity affects dot numerosity judgments, consistent with earlier findings of a configural effect in numerosity processing. Implications of the role of connectedness in object represent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37.
本文阐述了元知觉形成的一般模式,以及群体内元知觉和群体间元知觉的形成过程.群体间元知觉是影响群体间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索减少群体间元知觉负效应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正成为社会认知领域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438.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探讨文本阅读中事件持续时间对情景模型更新的影响。实验1探讨不同的事件持续时间对情景模型更新进程的影响。结果发现,情景模型的更新受到事件持续时间的影响;实验2探讨在不同的事件持续时间条件下,情景模型的更新符合动态观还是静态观,结果支持了情景模型更新的动态观。该研究表明,事件持续时间与时间转换大小之间的关系对情景模型的更新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情景模型的更新符合动态观。  相似文献   
439.
在政府行政由统治行政、管理行政走向服务行政的当今社会,警察作为我国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为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产品和服务公共利益的重任。明确警察行政行为的公共性不仅能使我们对警察的社会角色有一个正确定位,同时也为我们探究警察公共行政的道德根源,对警察公共行政进行伦理学分析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40.
Globalization has been the catalyst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decades. However, the phenomenon has recently been severely challenged by a wave of deglobalization. Within this new trend,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US) and China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from various fields because of the two countries' significance in the world economy. In this study, we focus on th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which is highly relevant to globalization, and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US universities, including country image, cultural openness, consumer animosity and perceived quality. In particular, we distinguish between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animosity and test their different impacts on students' attitud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perception of the US's image positively influences attitudes towards the country's universities thanks to the mediation of perceived quality. Moreover, cultural openness and cognitive animosity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attitudes, whereas affective animosity exerts a negative impact on attitudes. The im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