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2篇 |
免费 | 293篇 |
国内免费 | 99篇 |
专业分类
20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66篇 |
2017年 | 88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70篇 |
2013年 | 159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125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99篇 |
2008年 | 101篇 |
2007年 | 121篇 |
2006年 | 125篇 |
2005年 | 92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3年 | 4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1.
梳理和归纳了导致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受害者反转为实施者的组织事件, 包括团队层次的不作为领导行为和领导不文明行为以及个体层次的同事不文明行为。借助事件系统理论对受害者反转为实施者的认知过程进行了说明, 如果组织事件的强度足够引起受害者的控制化信息加工, 则其可能改变自己的原有行为进而实施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 根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 受害者的控制化信息加工可以通过三条路径实现, 即学习过程, 归因过程和道德判断过程。建议未来研究进一步探讨情绪和认知两者在不文明行为受害者角色反转中的作用, 以及工作领域之外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并且能够使用日记研究法进行验证; 未来研究还可以探讨工作场所不文明行为的旁观者反转为实施者的机制。 相似文献
812.
本文用不能躲避的间歇脚底电刺激引起大鼠应激,用电刺激鼠尾-嘶叫法测定镇痛效应,研究下丘脑弓状核(脑内β-内啡肽能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位)、中缝背核(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元胞体主要集中的部位之一)和蓝斑(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胞体主要集中的部位之一)与应激镇痛的关系。 用新生大鼠腹腔注射谷氨酸-钠的方法损毁弓状核后,用海人酸和电解两种方法损毁中缝背核或蓝斑后,应激镇痛效应均明显减弱。由于谷氨酸-钠和海人酸只选择性地损毁神经元胞体,故认为脑内的β-内啡肽能神经元、5-羟色胺能神经元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均参与应激的行为镇痛。 相似文献
813.
814.
本文介绍古人对如何解决语言和意象不相一致这一问题的一些意见,并从中归纳出四种解决问题的方法:1.让形象说话,2.抓住事物主要特征,3.不即不离地描写,4.语言浅近 相似文献
815.
王士祯的诗歌理论,以神韵说为核心,涉及才性和学问,抒情和说理,构思和灵感,创作中的心理距离等一系列问题,具有一定心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816.
睾酮是一种可以在男性的睾丸间质细胞、女性卵巢和胎盘的皮层细胞中合成并分泌的雄性激素, 它可以调节个体的各种生理、形态和行为过程, 对个体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大量研究表明, 睾酮与社会行为的关联存在双向性, 睾酮可以调节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可以反馈并进一步影响睾酮水平。我们将关注点聚焦于睾酮与人类攻击行为之间的关联。早期研究发现, 高睾酮水平个体表现出更高的攻击性; 近期的研究根据挑战假设理论模型和生物社会地位模型得出, 人体内的睾酮水平对竞争性相互作用具有高度反应性。此外, 通过对大量研究的回顾与分析, 我们总结出睾酮水平的变化可以通过增强杏仁核的反应性或减少前额叶皮质-杏仁核功能耦合来影响攻击行为。未来的研究者应考虑其他激素(如皮质醇)和人格特征调节睾酮和人类攻击行为之间关系的潜在作用, 以及相关的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817.
818.
为探讨重度抑郁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ial self-injury,NSSI)行为发生的风险因素,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焦虑自评量表、Barratt冲动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对160例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重度抑郁发作患者中NSSI行为发生率较高,性别差异不显著。伴NSSI组患者的冲动性、自杀危险、焦虑、自我责难、灾难化及人际关系得分显著高于不伴NSSI组(P<0.05);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家庭实际适应性得分显著低于不伴NSSI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危险得分、冲动性总分、人际关系、自我责难是NSS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19.
社会价值观对于社会群体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动力作用,而社会重大事件的发生会对社会价值观的走向产生影响。研究采用价值观类型量表,对9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包含144名湖北省大学生,探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价值观的分布特征,对比湖北省和其他地区,以及与SARS时期的异同,并预测其在疫情后期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在大学生的总体样本中,实用型、社会型和科学型价值观依次占据重要地位;(2)湖北省大学生中社会型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地区大学生中实用型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两个样本的整体分布特征不存在显著差异;(3)两次疫情中,社会型和实用型价值观均占据主导地位,科学型价值观的地位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