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The allocation of sufficient participants into different experimental groups for various research purposes under given constraints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problem faced by researchers. We address the problem of sample size determination between two independent groups for unequal and/or unknown variances when both the power and the differential cost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e apply the well‐known Welch approximate test to derive various sample size allocation ratios by minimizing the total cost or, equivalently, maximizing the statistical power. Two types of hypotheses including superiority/non‐inferiority and equivalence of two means are each considered in the process of sample size planning. A simulation study is carried out an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alidated in terms of Type I error rate and statistical power. As a result, the simulation study reveals that the proposed sample size formulas are very satisfactory under various variances and sample size allocation ratios. Finally, a flowchart, tables, and figures of several sample size allocations are presented for practical reference.  相似文献   
92.
When the underlying variances are unknown or/and unequal, using the conventional F test is problematic in the two‐factor hierarchical data structure. Prompted by the approximate test statistics (Welch and Alexander–Govern methods), the authors develop four new heterogeneous test statistics to test factor A and factor B nested within A for the unbalanced fixed‐effect two‐stage nested design under variance heterogeneity. The actual significance levels and statistical power of the test statistics were compared in a simulation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procedures maintain better Type I error rate control and have greater statistical power than those obtained by the conventional F test in various conditions. Therefore, the proposed test statistics are recommended in terms of robustness and easy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93.
In recent 50 years,the debate between mathematical realism and anti-realism has been dominating the mainstream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Penelope Maddy proposed a naturalistic set theoretic realism in 1990. This project brings the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a new research idea,that is,philosophy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mathematical practice. This article will critically analyze Maddy's naturalistic set theoretic realism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 paradigm background belief....  相似文献   
94.
探讨一致的先前知识对类别学习的影响,包括2个实验。被试是112名大学生,分别探讨不同实验任务和不同项目呈现时间引发的机械特征在类别学习中的重要程度和加工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先前知识对类别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实验任务为项目类别归属判断任务时,机械特征重要程度低,主题特征与机械特征在学习上存在竞争关系;在实验任务为项目类别归属及记忆任务时,机械特征重要程度高,主题特征与机械特征在学习上存在促进关系。(2)在限制步速呈现项目时,机械特征加工程度低,主题特征与机械特征在学习上存在竞争关系;而在自定步速呈现项目时,机械特征加工程度高,主题特征与机械特征在学习上不存在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95.
运用分析哲学方法研究物质可分性问题,能够得到这样的结果:"物质无限可分"是全称存在命题;"物质有限可分"是存在非存在命题。而这两个命题都既不可证实又不可证伪。因此,"物质结构是否无限可分"是一个超经验的信仰问题,无法从经验上证明究竟是肯定回答正确,还是否定回答正确,因而这方面的争论没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96.
以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为被试,在机控速度(240字/分)条件下,如何在单行呈现动态文本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绩效。实验采用2(呈现方式:引导式、RSVP)×2(年级:三年级、五年级)×2(窗口:5字、10字)的多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1)在呈现方式上,平滑滚动引导式优于RSVP,更受被试偏爱;(2)在两种呈现方式下,五年级的阅读正确率显著高于三年级;(3)与平滑滚动引导式相比,窗口大小对RSVP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7.
无礼行为在工作场所中广泛存在, 但由于其强度低、意图模糊等特征, 从而使组织很难有效地甄别、预防或控制它。在总结工作场所无礼行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笔者展开了下列三方面的工作:首先, 厘清无礼行为与其他相关不良行为的概念边界; 其次, 梳理了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相关理论模型的发展进程, 主要介绍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模型、情感事件理论模型和无礼行为的情绪反应模型; 最后, 基于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主张建构一个以认知和情绪反应为中介, 以社会文化、人格和组织因素为调节变量的无礼行为的模型, 并建议未来的研究运用纵向实验设计的方法来确定各变量之间的因果走向, 以求进一步丰富、完善和深化无礼行为的发展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98.
选取68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口语报告组和非口语报告组,解决数值型、混合型、分解型、符号型和连等型等五种类型在内的8个两步火柴棍算术问题,以探讨不同难度的两步火柴棍算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顿悟认知成分。研究结果:(1)在两步火柴棍算术问题解决过程中,口语报告不存在口语遮蔽效应;(2)两步火柴棍算术问题的难度水平不完全取决于不正确表征;(3)五种题型中都存在失败、僵局和重构三种顿悟认知成分,且都存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重构类型。本研究验证了难度水平不同的两步火柴棍算术问题解决过程是一个从分析到顿悟的连续体,即难度较大的连等型和符号型包含的顿悟认知成分较多,更接近顿悟性问题一端,分解型居中,难度较小的混合型、数值型包含的顿悟认知成分较少,更接近分析性问题一端;且自下而上的重构更多存在于顿悟性问题一端。  相似文献   
99.
情境模型时间维度研究是目前文本阅读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范式和技术手段证明了时间维度在情境模型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文章从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
选取24名日-汉和24名汉-日双语者,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探讨日-汉和汉-日双语者阅读有词切分线索的日语文本的眼动特征,研究词切分线索对日-汉和汉-日双语者日语句子阅读的影响。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三种词切分方式:正常条件、词间空格条件和非词条件。为了确保三种词切分条件下句子的空间分布一致,实验二采用灰条标记作为词或非词的边界。结果表明,日语文本中加入词间空格促进汉-日双语者日语文本的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