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1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11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李倩  王勇慧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8):1222-1230
掩蔽启动范式中, 当掩蔽刺激与目标刺激的时间间隔达到100~200ms时, 出现负相容效应。负相容效应是指相容条件的反应时大于不相容条件, 错误率高于不相容条件。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来解释负相容效应的发生机制, 分别是自我抑制理论、目标更新理论和掩蔽抑制理论。三种理论探讨了负相容效应发生的机制, 即负相容效应发生在知觉阶段还是反应阶段, 涉及自我引发抑制还是刺激引发抑制。有关负相容效应发生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82.
情绪感染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情绪是一种具有组织性, 深刻内涵, 并且持续变化的心理状态。人们可以通过捕捉他人的情绪来感知周边人的情感变化, 这一交互过程被称为情绪感染。当前关于情绪感染形成机制的理论假设主要包括模仿-回馈机制、联想-学习机制、语言调节联想机制、认知机制、直接诱导机制等, 其中模仿-回馈机制得到了大多数学者们的接受。在情绪感染的形成过程中, 个体差异性、性别、文化构成了主要的调节变量, 它们影响着个体情绪感染的强度变化。近年来, 情绪感染理论研究从个体情绪感染的机制研究转向群体内部个体间的情绪感染交互作用研究, 循环效应被用于解释成员间的情绪感染过程。在未来的研究中, 应注意以下方面:1)个体差异性对情绪感染的感知程度的系统研究; 2)群体成员间的情绪感染机制研究, 特别是群体负面情绪的交互作用研究; 3)情绪感染理论在服务管理等人员交互性强的行业内的实践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983.
感恩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恩是当前积极心理学的热点课题, 是指个体用感激情绪了解或回应因他人的恩惠或帮助而使自己获得积极经验或结果的一种人格特质。感恩对于个体幸福感具有独特的预测作用, 中介模式和调节模式两种理论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解释。感恩干预可有效增加个体感恩水平, 进而提升幸福感, 其策略主要包括感恩记录、感恩沉思和表达感恩行为等。明晰感恩的概念与结构、完善测量工具、拓展并深化中介与调节机制、发展有效的干预策略、开展儿童青少年研究, 以及跨文化或本土化研究是该领域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4.
单西娇  李寿欣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1684-1691
在众多的实验基础上, 研究者提出了分析视觉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模型”和“资源灵活分配模型”, 而两个模型在以下三方面存在着争论:(1)视觉工作记忆中保存的项目精度是否是固定的, (2)资源分配的模式是连续分配的还是以量子化模式分配的, (3)存储单元是以特征为单元还是以客体为单元。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加强对视觉工作记忆容量单元的探讨, 探索应用新的研究方法, 控制影响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空间因素等。  相似文献   
985.
所谓长度效应指随着加工长度的变化, 时距加工机制在认知或神经层面会表现出不一致。近20年来, 关于时距加工是否会出现长度效应存在共同机制假设和差异机制假设两种观点。共同机制假设主张不同长度的时距加工认知或神经机制相同, 且该机制可被标量计时模型解释; 而差异机制假设主张不同长度时距加工的认知或神经机制存在差异, 2~3s、1s、1/2s及1/3s等是区别不同机制的分界位置。文章还指出四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即已获证据的可靠性问题、判定标准的多元化问题、分界位置的确定性问题及理论模型的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986.
群际接触理论——一种改善群际关系的理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群际接触假说基础上形成的群际接触理论表明, 群际接触具有改善群际关系、减少群际偏见的作用。围绕群际接触理论的最新研究拓展了研究对象, 研究了群际接触对外显和内隐偏见的降低作用, 间接接触的作用也开始被重视。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作用机制涵盖依存关系、群际互动、情绪因素和认知因素四个方面。在对平等的地位、共同的目标、群际合作以及权威、法律的支持几个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跨群体友谊的重要性。在未来的研究中, 需要注意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完善群际接触理论的理论体系, 对不良的群际接触予以重视, 并注意与其他相关理论相结合, 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审视群际接触理论。  相似文献   
987.
98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发掘和实地考察,整理出清代四川天主教社区分布情况,归纳出教徒社区形成的三种模式:宗族繁衍型社区、乡邻同化型社区、教点扩张型社区.探讨整合社区的伦理、宗教、经济和政治的原则和方法.从历史上的民教纠纷中,提炼出教徒区与社会在宗教上的对抗.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看教徒区在清朝时期的稳定性与脆弱性.特殊背景下壮大起来的天主教社区,在改变了小群体的信仰的时候,也在制造社会的动荡、造成内部的撕裂.  相似文献   
989.
试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健 《道德与文明》2005,1(5):58-62
系统地确立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为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价值取向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人本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公民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贯通,为确立我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目标、性质、模式、内容和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道德教育路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90.
网络功能设计的伦理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功能设计的功利价值导向导致网络用户不同程度的感知异化、能力异化和社会角色异化,引发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伦理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是加强伦理因素在网络功能设计的评估和控制中的作用,以此来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网络的社会管理和相应的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