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82篇 |
免费 | 787篇 |
国内免费 | 260篇 |
专业分类
442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76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111篇 |
2020年 | 157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120篇 |
2017年 | 155篇 |
2016年 | 108篇 |
2015年 | 99篇 |
2014年 | 113篇 |
2013年 | 267篇 |
2012年 | 196篇 |
2011年 | 250篇 |
2010年 | 221篇 |
2009年 | 241篇 |
2008年 | 257篇 |
2007年 | 338篇 |
2006年 | 318篇 |
2005年 | 278篇 |
2004年 | 175篇 |
2003年 | 132篇 |
2002年 | 86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对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APS-R)进行中文修订,并考察其信度和效度。1174名大学生参加正式测试,321名学生7周后参加了复测。结果显示,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比较理想;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支持APS-R的高标准、差异和秩序的理论建构;高标准分量表与自尊、自我效能感、正性情绪呈正相关,差异分量表与抑郁、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负性情绪呈正相关。APS-R中文修订版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国内完美主义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的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32.
833.
834.
Karmiloff-Smith的表征重述理论认为表征重述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并且表征变化的过程包括程序、元程序和概念化三个阶段。采用微观发生法(包括前测、练习和迁移3个阶段,共8个期间),以数字分解组合任务为研究材料,探讨了120名小学一、二年级儿童问题解决中的表征变化及所受年龄和练习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测中存在发展性差异,即二年级儿童达到概念化阶段的人数显著多于一年级儿童,但前测处于程序阶段的儿童接受5次解题练习过程中以及在近迁移题目上都没有表现出年级差异,而在远迁移题目上二年级儿童的完成情况好于一年级儿童。练习模式对表征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从变化的路线看,与简单模式相比,复杂模式更能促进儿童的表征发生变化,而且这时儿童表征变化的路线更丰富,表征变化发生循环的人数比例也更高。(2)从变化的速度看,复杂模式下儿童在插入难题的两次练习期间表征变化比较迅速,其余期间变化较小;简单模式下儿童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练习期间表征变化比较迅速,随后变化比较平稳。(3)从变化的广度看,练习中所获表征能力(在最后三次练习中达到元程序或概念化阶段)的推广,无论是在近迁移题还是远迁移题上两种练习模式之下的被试没有明显差异;但两组被试在近迁移题上的表现均好于远迁移题 相似文献
835.
836.
大学生利他动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利他动机进行调查分析。测量工具为利己性利他动机量表和利他性利他动机量表。被试取自北京5所高校的大学生1920名。结果显示:57.4%的大学生报告高度利己性利他动机。63.2%的大学生报告高度利他性利他动机。性别、独生子女、家庭地点等因素均同大学生利己性利他动机无关。独生子女、家庭地点、学校性质同大学生利他性利他动机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837.
采用问卷法,对2157名中学生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从初中到高中,中学生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出现下降的趋势;男生在计划制定上显著高于女生,在人际沟通、支持寻求上显著低于女生;班干部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显著高于非班干部;(2)中学生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可分为建设型、一般型和不良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2.9%、42.8%、34.4%,建设型中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显著好于一般型和不良型;(3)社会问题解决能力与社会适应状况显著相关,其对积极的社会适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的社会适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各维度中,问题趋近和问题回避的预测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838.
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 在口语韵律表达中存在独特的特点。本项目利用汉语不同于非声调语言的特点, 探讨已有研究中尚未澄清的问题, 即汉语声调在早期自动加工中对语义激活的作用, 以及在不同认知阶段中, 汉语声调和语调加工的神经机制。这些问题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但仍存在着各种分歧和激烈的争论。本项目拟采用ERP方法, 结合LORETA源定位技术, 通过不同的实验范式考察以下内容:(1)在早期自动加工过程中, 汉语声调对词汇语义激活的作用; (2)在早期阶段, 汉语声调和语调加工的大脑激活模式; (3)在晚期阶段, 汉语声调和语调加工的大脑激活模式。对这些问题的考察将有助于澄清当前的激烈争论, 拓展以往基于非声调语言研究建立的口语加工理论的适用范围, 为完善言语认知加工的理论模型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839.
研究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788名小学高年级“脱独”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同胞关系以及心理理论的状况,探讨小学高年级“脱独”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对同胞关系的影响及心理理论作为中介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理理论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过分干涉、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惩罚严厉、母亲过分干涉与同胞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心理理论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偏爱与同胞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认为,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个体提高心理理论,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同胞关系。 相似文献
840.
青少年情绪调节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的关注,但环境变量是如何通过个体内变量对情绪调节施加影响还不清楚,我们现在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探索教师情感能力在青少年学生气质影响其情绪调节中的作用。研究选取7-12年级1385名男女学生,和对应的36名班主任,分别施测学生问卷--情绪调节问卷、青少年早期气质问卷和教师情感能力问卷。结果表明:在学生水平,认知重评与气质维度的努力控制和亲和性正相关,与激情负相关;抑制只和负性情感正相关。在教师水平,教师的情感管理减弱了激情和亲和性对认知重评的影响,而教师的情感沟通增加了亲和性对认知重评的影响;教师的情感管理增强了负性情感对抑制的作用,反而教师情感理解降低了负性情感对抑制的作用。因此,气质的不同维度对学生情绪调节的影响不同,教师情感能力的不同方面对这种影响发挥着不同的调控作用。提示在开展情感教学过程中,对不同气质学生选择不同的情感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情绪调节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