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83篇
  8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论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西尔文化哲学的创立是对传统哲学展开的一次整体性的批判,是以文化哲学的方式解答康德的哲学问题,构建起来的一种新的哲学.这一哲学以符号功能为核心概念,把人的文化创造活动、意义的表达作为哲学的最高存在,在此基础上改造了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和提问方式,实现了哲学从理性批判到文化批判的转向.与其他的文化哲学家相比,卡西尔文化哲学的根本特点是:理性主义+生命哲学和哲学人类学.  相似文献   
82.
冠心病理想治疗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心病的治疗包括针对高危因素病因和临床并发症的综合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抗血小板、控制血压和调脂等。血管重建术主要包括:介入、搭桥、“杂交”手术和分子生物学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各种治疗方法的基础,而血管重建术是现代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如何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3.
本文尝试通过梳理《抱朴子外篇.用刑》所展现的"刑治"思想,来对葛洪的思想体系概貌作一全面的把握。葛洪将刑罚视为"国之神器",对刑罚的必然性与必要性作了充分论证。葛洪的刑治思想是秦汉黄老道家涵容法家思想的延续与发展,也是其自身思想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把握道教的社会政治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4.
认知风格对不同类型几何问题解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银舫 《心理科学》2005,28(4):975-976
通过镶嵌图形测验(EFT),在初中学生中选了不同认知风格的被试,限时考查被试对不同类型几何问题的解决。结果表明:新问题与所学内容相似性会影响中学生几何问题解决的成绩;认知风格不同类型在几何问题解决中存在显著差异,在与所学内容相似性高的新问题解决中,场依存性学生的成绩显著地高于场独立性的学生。  相似文献   
85.
影响竞技运动教练员工作倦怠的工作特征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文献分析和对28名竞技运动教练员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发现影响竞技运动教练员工作倦怠的工作特征因素包括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工作任务过重,工作时间太长,长期不能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缺少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工作中的人际消耗与冲突,缺乏自主,缺少资源,工作时间模糊等。  相似文献   
86.
为明确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关系的内在机制,采用中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调查了北京市、石家庄市、佳木斯市三所中学7至11年级共998名学生,根据述情障碍的筛查标准,最终获得218份有效数据。结论如下:(1)述情障碍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与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人际关系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社交焦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2)社交焦虑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述情障碍与中学生人际关系间起调节作用;(3)"述情障碍→社交焦虑→中学生人际关系"这一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与高社会支持个体相比,述情障碍对低社会支持个体的社交焦虑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7.
Actions are usually generalized among social group members. Importantly, the efficiency of an action with respect to achieving an external target determines action understanding, and it may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social relevance to social groups. Thus,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role of action efficiency in action generalization. We used computer animations to simulate actions in social groups initiated by visual action cues or category labels, and we measured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times between identifying actions that were and were not consistent with group members, without explicit requirements regarding generalization. It was found that in both visually introduced and explicitly labeled social groups, when the group members acted inefficiently toward the external object, perceivers identified group-consistent actions faster than group-inconsistent actions, indicating that the exemplars' common inefficient actions are generalized to the unknown ingroup member, accordingly facilitat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expected consistent inefficient action (Experiment 1). As this effect was not present when removing social group cues, it was determined to be specific to social groups (Experiment 2). Importantly, such generalization was not observed when the identical action was deemed efficient toward the external object (Experiment 3) and was specific to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action being completed by multiple group members rather than being repeated twice by one group member, supporting the group-based inference and ruling out the possibility of the increased memorability of inefficient actions leading to more generalization relative to efficient actions (Experiment 4). Therefore, the efficiency of an action bounds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action across social group members through a process that is spontaneous and implicit. This constrained action generalization may be due to inefficient actions being represented as culture-specific conventional forms.  相似文献   
88.
曲蓉  李萍 《伦理学研究》2003,(6):106-110
“善良意志”是康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他将善良意志提升到道德领域的至善地位,从而确定了道德的纯粹性。他还借助善良意志划分了善与恶的界限,指明了责任作为检验善恶的标准,将传统德性论的品质和功用主义的幸福都排除在道德领域之外。由此,康德还将伦理与道德的界限做了区分,他强调伦理与道德各自明确自身的权责,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之一。2012年4月,河南省对包括慢性肾衰竭在内的六种疾病的新农合报销比例做出重大调整,腹透患者主要经济花费的透析液报销比例由原来的40%提高至80%。通过研究新农合制度调整前后豫北地区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了制度调整后的患者透析充分性提高,贫血、营养状况较前好转,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下降,生存质量改善的现况,论证了老龄、糖尿病、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透析不充分、较低的医疗保险支付比例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为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采用问卷法对140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同伴侵害在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焦虑抑郁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亲子关系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父母体罚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焦虑抑郁;(2)同伴侵害在父母体罚与焦虑抑郁关系间起着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3)亲子关系对中介路径"父母体罚→同伴侵害→焦虑抑郁"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