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332.
以1700毫秒和2300毫秒为考察时距,采用时距复制任务,对编码阶段的中断位置进行操纵,并记录了14名大学生在进行时距复制任务时编码阶段的事件相关电位(ERP).行为结果发现:分别就1700毫秒和2300毫秒而言,中断位置越靠后,复制时距越短.脑电结果发现:无中断条件的(控制任务1)编码阶段在350~550毫秒和350~1150毫秒的CNV平均波幅分别较中断位置为550毫秒的条件和中断位置为1150毫秒条件显著更高;无中断条件的(控制任务2)编码阶段在350~750毫秒和350~1550毫秒的CNV平均波幅分别较中断位置为750毫秒的条件和中断位置为1550毫秒条件显著更高.这说明了间断编码的时间复制任务中存在期望中断效应且以注意共享机制解释期望中断效应得到了电生理学证据的直接支持.  相似文献   
333.
<正>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四川地区先后出了两位道教科仪大师:陈复慧和陈复烜。一、陈复慧著《雅宜集》,编纂《广成仪制》陈复慧,字仲远,号云峰羽客,四川彭山县(古称武阳)人,①乾隆年间青城山道士。著有《雅宜集》,并汇编道教科仪丛书《广成仪制》。《雅宜集》中载有陈复慧嗣派徒张本学、罗本章以及嗣教孙刘合诚之名,可知陈复慧属全真道龙门派传人。  相似文献   
334.
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共同主办的国际道德经论坛,于2007年4月22日在西安隆重开幕,4月27日在香港圆满闭幕。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道教界人士和其他宗教界人士、专家学者、工商界人士、文化名人等共350余名代表出席论坛。论坛在西安和香港的活动分别由陕西组委会和香港组委会承办。  相似文献   
335.
<西藏度亡经>在现代东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震撼,本文借助心理分析创始人荣格已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对之进行分析心理学的解读,指出法性中阴和受生中阴是性质截然相反的两种深层心理原型,前者是自性的呈现方式,临终中阴则是现代深层心理学还无法窥其堂奥的心灵最本质的状态.  相似文献   
336.
王常月(?-1680),号昆阳子,原名平,山西潞安府长治县人.全真道龙门派第七代律师.他在清初所进行的公开传戒活动,是道教史上的一件大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确立的全真道开坛传戒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337.
338.
楚山绍琦禅师是明代初叶大力弘扬“禅净合一”的临济宗高僧,其禅法特色是把净土宗的持名念佛融入了看话禅,促进了禅净合一的发展。  相似文献   
339.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pain in the risk of suicide was explored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psychological pain model (pain arousal, painful feelings, pain avoidance).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111 out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s, including 28 individuals with suicidal histories. They complete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 (BSI),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 the Psychache Scale,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Psychological Pain Scale (TDPPS). A 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history of suicidal act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among BDI, BSI, and TDPPS scores (p < .01).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only pain avoidance score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suicide ideation at one's worst point (β = .79, p < .001) and suicidal acts (β = .46, p < .001). Pain avoidance was also a better predictor of current suicidal ideation (β = .37, p = .001) than were BDI scores (β = .31, p < .01). Increased levels of pain avoidance during a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 may be a dominant component of the motivation for suicide. Future clinical assessments for populations at high risk of suicide should include measures of psychological pai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uicide.  相似文献   
3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