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8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工作绩效的结构及其与胜任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旨在验证党政领导干部对下级工作绩效评定的结构,并探讨其与胜任特征之间的关系。两个省市的450名党政领导干部完成了对自己下级的工作绩效和胜任特征的评定。结果表明,评定下级干部工作绩效的两因素结构,即任务指向和个人素质,得到了验证;分别以工作绩效的两个二阶因素为因变量,以胜任特征的七个维度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胜任特征可以解释工作绩效的“才”和“德”成分54.5%和55.3%的变异。胜任特征和工作绩效中“德”和“才”的成分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既可以相互促进,也可以交互抑制。文中还对这一结果的含义及本土化研究的意义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02.
青少年自我描述归类与人格维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登峰  崔红  胡军生 《心理科学》2007,30(2):272-276
对青少年自我描述的内容进行归类时发现,依据不同的归类标准会得到不同的人格结构。500多名青少年学生提供了620个不同的对自我的描述,除9个项目属于对身体和家庭状况的描述外,所有的人格特征既可以归属到中国青少年人格结构的19个二级因素,又可以归属到西方大五人格结构的30个层面。这一结果表明,外显的人格特征分类无法准确表达人格结构的实际构成,人格结构的确定还需要实证评定及对内隐结构的探索。文中还讨论了心理学研究中国化(本土化)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3.
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心理需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才源源  崔丽娟  李昕 《心理科学》2007,30(1):169-172
在质的研究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16-24岁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心理需求模型,然后根据该模型编制问卷,进行了量的研究。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1)青少年网络游戏心理需求问卷由现实情感的补偿与发泄、人际交往与团队归属、成就体验三个维度组成,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可以施用;(2)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心理需求程度与其对网络游戏的使用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4.
崔丽霞  欧东明 《心理学探新》2001,21(3):51-54,62
多重模型疗法(Multimodal Therapy)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诺德  相似文献   
105.
Research on vulnerability factors among ethnic groups, independent of primary psychiatric diagnosis, may help to identify groups at risk of suicidal behavior. French African Caribbean general psychiatric patients (N = 362) were recruited consecutively and independently of the primary psychiatric diagnosis.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ifetime history of suicide attempts were recorded. Sixty‐five patients (18%) had a history of at least one suicide attempt. Presence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s, children, poor social contacts, treatment with benzodiazepine at inclusion, and poor treatment compliance were all associated with a lifetime history of suicide attempts.  相似文献   
106.
Fatal and nonfatal intentional self‐harm events in eight U.S. states were compared using emergency department, hospital, and vital statistics data. Nonfatal event rates increased by an estimated 24.20% over 6 years. Case fatality ratios varied widely, but two northeastern states' total event rates (fatal plus nonfatal) were very high (New Hampshire 206.5/100,000 person years; Massachusetts 166.7/100,000). Geographic context did not uniformly impact the likelihood of self‐harm across event types. The state‐level public health burden posed by such acts cannot, therefore, be accurately estimated from either mortality or morbidity data alone.  相似文献   
107.
The genetics of suicide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nd relevant for mental health literacy, but actual beliefs may lag behind current knowledge. We examined such beliefs in student samples (total N = 686) from Estonia, Malaysia, Romania,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Beliefs in the Inheritance of Risk Factors for Suicide Scale. Cultural effects were small, those of key demographics nil. Several facets of construct validity were demonstrated. Marked differences in perceived plausibility of evidence about the genetics of suicide according to research design, observed in all samples, may be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investigating lay theories of abnormal behavior and communicating behavioral and psychiatric genetic research findings.  相似文献   
108.
樟柳碱所致学习和记忆障碍动物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水迷津法、步下法和步入法,用樟柳碱制备学习和记忆障碍的动物模型。结果表明,樟柳碱(10毫克/公斤)可使小鼠引起学习障碍,其表现为通过水迷津全程的时间延长,而且小鼠进入盲路的错误次数明显增多。樟柳碱(10毫克/公斤)可使小鼠引起记忆障碍,在樟柳碱的影响下,小鼠步下平台或步入暗箱的潜伏期明显缩短,并使它们的错误次数增多。本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测定小鼠的记忆障碍,步入法似乎比步下法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9.
8—12岁儿童道德判断的从众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众现象的研究内容至今均为感知觉方面的认知,同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只要求被试各别地单独作出判断,故有必要探究群体情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从众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四种群体情境,使用三种“后果/意向”式道德故事作刺激材料,被试为8、10、12岁儿童计353名。结果表明,群体情境会使儿童的道德判断发明明显的从众变化,成人权威的群体情境最为有力、小型的和友伴群领袖的群体情境次之、微型的群体情境又次之。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