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6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2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8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网络信息的纷繁复杂,让人们担忧因错失信息而导致自身的利益受损,本研究探讨这种现象的加剧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使用问卷法(研究1)和实验法(研究2),探究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在其过程中人际安全感的中介作用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个体的错失恐惧程度负向预测了其亲社会行为;(2)人际安全感在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高的错失恐惧水平会降低个体的人际安全感,从而减少个体的亲社会行为;(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负向预测作用中起调节作用,当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低的时候,错失恐惧对亲社会行为的消极影响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32.
黄婷婷 《法音》2021,(3):24-29
一、瞿昙寺历史沿革及揭钵图描述瞿昙寺,位于今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南21公里的瞿昙镇,背枕罗汉山,面朝瞿昙河。根据瞿昙寺现存碑志[1]、匾额[2]以及相关文献,可知瞿昙寺为皇室敕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扩建于永乐、宣德年间,在清朝曾多次局部修缮、补绘。历经六百余年岁月沧桑,瞿昙寺至今依旧保存完整,是一组规模宏阔、质量精粹的明代建筑群[3],这也使其在海东地区的明代寺院中颇负盛名。  相似文献   
33.
价值观是人们区分好坏、善恶、美丑、损益、是非的信念系统,通常是充满情感的。价值观具有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特点。价值观的稳定性表现为:基本价值观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特别是保护性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个人的发展、经历重大事件以及实验干预可导致价值观的改变,可变性主要表现为价值观的重要性发生变化。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探讨个人的核心价值观问题、以及价值观研究中国化、价值观研究对价值观教育的启示,乃是我们今后研究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34.
目的:从贵州省青少年校园霸凌行为的实际出发,以大样本为基础,遵循心理测量学的方法编制《校园霸凌行为问卷》。方法:经理论建模、题库建设编制初测问卷,以3923名学生为被试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 以3899名被试进行信度检验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形成最终问卷。结果:问卷由7个一阶因子和2个二阶因子组成,共40个题项。问卷及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0.927之间,重测信度在0.291~0.49之间,结构效度良好,与OBVQ-V和MBVS的相关分别为0.646和0.726。结论:本研究探索、发现并整合创新了反映当代校园霸凌治理难点的“恶整霸凌”; 问卷信效度良好,可作为国内青少年校园霸凌行为的有效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35.
Current Psychology - In order to ascertain the onset mechanism of problematic mobile phone use (PMPU), the current study tested the mechanism by which sleep quality is associated with PMPU though...  相似文献   
36.
Huang  Xianhong  Hua  Le  Zhou  Xueyang  Zhang  Hao  Zhang  Meng  Wang  Sheng  Qin  Shangren  Chen  Jie  Wang  XiaoHe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21,30(6):1416-1427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home environment, defined as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parent education level, household income), student resource-mediated SES (access to nutritional resources and cognitively stimulating experiences), reading ability, and difficulty with homework on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residing in urban and suburban areas in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This study included 3200 Grade 3–6 students from 8 elementary schools in Hangzhou City. Assessments included questionnaires that evaluated student quality of life, family SES, resource-mediated SES (dietary behavior and the home literacy environment), reading ability, and difficulty with homework. The effects of the home environment on student quality of life were analyzed by univariate analysi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Overall, 80.6% of students had a medium or better quality of life. Young age (Grade 3 or 4), female sex, household income of 10000–15000 RMB, high breakfast consumption, daily intake of fruit, a balanced diet, and good reading habit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tudent quality of life (P?<?0.05), while overuse of electronic device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quality of life (P?<?0.05). Dietary behaviors, home literacy environment, and student reading ability and difficulty with homework directly affected quality of life. Family SES indirectly affected student quality of lif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China should have access to good nutrition and cognitively stimulating experiences to enhance their well-being and provide them with social and academic advantages.

  相似文献   
37.
李艺  肖风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0):1887-1900
自动观点采择现象已有很多研究证实, 但其产生机制还存在争议。目前存在内隐心智化与潜心智化两种观点:前者认为自动观点采择是自发采择他人视角的领域特殊加工; 而后者提出自动观点采择实质为反射性注意定向、位置的空间编码等领域一般加工, 模拟了心智化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在内隐心智化和潜心智化可独立或共同运行的基础上, 提出了内隐心智化和潜心智化协同作用模型。未来研究应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研究多样的被试群体, 探索自动观点采择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8.
徐禕  刘艺璇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0):1711-1723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新技术的采用对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如何使员工面对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信任并接受新技术是企业新技术推广的重要问题。现今学界虽已关注到信任在新技术采用这一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但仍缺乏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特别是对于其内在心理机制的解释。为弥补这一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通过分析企业新技术推广情境下, 技术信任和领导信任对员工新技术接受的影响, 并引入了感知风险性与技术自我效能感作为中介变量, 探寻信任影响的内在机制。此外, 还进一步探讨企业文化的调节作用, 从而建构信任与企业员工新技术接受的理论模型, 为企业新技术的推广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9.
毛伙敏  刘琴  吕建相  牟毅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2):2161-2171
个体学习符号分数的一个关键是能对其数值形成准确表征。现有研究假设符号分数表征的认知基础是人类自婴幼儿期就具有的非符号数量表征(如表征两个集合各自的数量, 或两个数量的比例)。其证据包括表征非符号数量(尤其是非符号数量比例关系)和表征符号分数在行为和大脑神经活动层面上都表现出相关性。然而要说明非符号数量表征是符号分数表征的认知基础, 还需更多研究表明两者在数量概念上的独特相关和因果联系, 并阐明符号分数表征形成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40.
丁毅  纪婷婷 《心理科学》2021,(2):412-418
不断加剧的经济不平等问题对个体和社会有着巨大危害,然而人们对经济不平等却有着较高的容忍性。基于个体心理的研究证据,本文提出认知和动机双重路径模型来解释个体容忍和支持经济不平等问题。在认知路径上,个体倾向于低估当前社会的经济不平等程度和将经济不平等评价为公平的;在动机路径上,个体预期经济不平等将带来自我利益的增加。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整合多重心理机制间的关系,并探索有效干预手段以增加人们对减少经济不平等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