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现代人为什么不重视美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人重视权利而不重视美德。必须通过对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之历史转变过程的全面考察,才能理解现代人为何不再重视美德。现代性有强烈的去道德化倾向。现代政治、经济和科学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去道德化倾向。正因为如此,道德"场"大为弱化。人们觉得不需要过多的美德,过多的美德是浪费(品质浪费),这是现代人不重视美德的内在原因;现代社会不容有太多具有美德的人,这是现代人不重视美德的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152.
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邪教作为一种"坏"意识,几成泛滥之势,它不仅使世界各国以"理性"自居的人类痴迷于其中,成为自己的俘虏,也使中国人民饱受生命之辱,使国家深受信仰之痛。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出发,对邪教产生的各种根源进行解释,对其唯心的意识根源进行彻底地揭示,对其发展的社会根源从社会存在方面给以有力地批判。  相似文献   
153.
耻感与尊严     
耻感是我在他人面前的一种特殊情感.他人在这里成为我的一面镜子,我在他人面前反观自照.我从他人那里认识我的存在、我现在的样子.因而耻感就其实质来说是我的耻感,它指向了自是,是自我的呈现.我之所以感到羞耻,是我存在的欠缺,耻感则是对这种欠缺的自觉意识.耻感的存在表明一个人善心犹存,还有人之为人的尊严存在.耻感的存在是一个人自尊的显现,并通过怨恨、苦恼等心理活动促进一个人尊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4.
<正>以"和谐道教、祈福亚运"为主题的广东道教文化节于11月2日至4日在广东省惠州市举行。此次活动由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惠州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道教协会主办。  相似文献   
155.
156.
对呈现在儿童面前的不熟悉的材料用儿童熟悉的、各不相同的类别标签命名之后,使儿童面临知觉相似和类别冲突的情形下,研究了儿童的归纳推理及其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情形下,5岁儿童的归纳推理主要是基于知觉相似的,7岁儿童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类别的归纳推理之间差异不显著,11岁儿童则主要基于类别进行归纳推理。  相似文献   
157.
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伦·奈斯开创了当代环境哲学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他不仅为深层生态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框架体系,而且也为深层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生态智慧T)。对于深层生态学的研究者来说,不系统地认识奈斯的思想就无法深刻地理解深层生态学。  相似文献   
158.
苏轼伦理思想是宋代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学与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二程为代表的洛学共同架构起北宋中叶学术思想的大厦。苏轼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在于,不仅对传统儒释道伦理思想作出了批判性的吸收与辩证扬弃,而且在于提出了一种情本人性论和一种旷达而超越的人生哲学,贡献给了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以独特的内容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9.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儿童的生态道德教育不理想,效果不明显。我国儿童的生态道德认知、生态道德情感和态度、生态道德行为还未体现出知-情-意-行的规律,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道德认知和内心情感经常发生冲突和碰撞,行为还没有达到自觉和自律,环境义务感缺乏,环境责任感有待加强和提高。就其原因主要是儿童道德认知特点、年龄、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环境因素的不足。因此,需要学校、家长、社会通力合作,进行"三位一体"的儿童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0.
视觉选择的过程包含两种途径:眼跳行动和注意转移,两者对于视觉选择目标物的加工都有促进作用。鉴于此,视觉研究领域产生大量关于二者关联如何的实验研究,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眼跳和注意转移存在密切联系。该文将关于两者关系的重要理论进行了综合阐述和简要比较,主要介绍五种理论假说:眼动准备假说、动前假说、顺序注意模型、视觉注意模型和竞争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