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5篇
  3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好的伦理治理需要好的伦理审查、好的伦理组织和好的伦理委员。伦理审查是对涉及人的研究的科学性与伦理性进行审查,其中存在技术话语与伦理话语两套体系,分别代表着医学人道主义的两个方面。其中后者居于主导地位,二者应当统一于伦理话语。伦理审查的认知基础、价值观念、问题分析、问题处理和评价反思均应体现人道主义的要求。风险和受益的计算同样如此。伦理审查活动是人道主义的实践过程,需要体现科技发展与维护人的尊严融合的伦理治理理念;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融合的伦理审查机制;建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伦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2.
为考察社会支持、社交焦虑、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抑郁之间的关系,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社交焦虑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6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社交焦虑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一般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社交焦虑—抑郁这一中介过程中的后半路径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3.
西方心理学中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及其超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4,36(2):212-218
当代西方心理学中存在着现代主义取向和后现代主义取向的对立和冲突。冯特以来的西方心理学流派大多属于现代主义的范畴。现代主义的特征是:(1)重视科学的价值,强调科学的方法;(2)信奉经验主义;(3)个体的中心地位。后现代主义取向的核心是社会建构主义,其主要特征为:(1)批判的倾向,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进行解构;(2)把社会建构论作为认识论的基础;(3)促进心理学实践的四个转变。尽管两种倾向形成鲜明的对照,但两者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方面,从而构成了超越两者的基础。两种取向的超越需要以科学实在论作为元理论的基础,并需要双方互补、合作和开放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4.
生成论是当代具身认知科学中的一个新取向。它反对传统认知科学中的表征主义观点,主张心智并非认识者对环境信息的表征和加工,而是行动的制造者,是特定身体构造和身体能力的行动者与环境的互动与耦合过程。激进生成论认为自创生的生成论和感觉运动的生成论在反对表征主义方面过于“温和”。因此,它主张“激进化”生成论,强调基本心智就是一种反应形式,不包含任何内容性心理表征。因此,它要掀起一场反表征主义“革命”。这一激进主张受到来自左右两方面的批评。  相似文献   
175.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的核心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分析哲学与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扬弃了独立的哲学,而建立一种以分析现实社会矛盾为任务的新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在分析现实社会矛盾的基础上寻求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并把它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按照这种哲学观,哲学的研究就是要从"人间上升到天堂",而不是"从天堂下降到人间",从而达到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马克思的每个人的自由的核心命题包含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它从解决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从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从人和他自身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思路入手探讨每个人的自由所必须解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6.
王亚同  叶培龙  王娟 《心理科学》2007,30(3):569-573
本研究以三个实验探讨了3~5岁儿童词汇学习的内隐推理过程。实验1首先让被试者看一个熟悉物体的标准图片,分别以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名词命名,然后要求从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图片与标准图片匹配。结果表明3~4岁儿童可以不熟悉名词完成词汇扩展作业,但是只有5岁儿童可以熟悉名词完成词汇扩展作业,这表明5岁儿童可能有一个内隐推理加工过程。实验2以不熟悉物体作为标准图片,以熟悉名词与指代词分别作为指导语进一步测试5岁儿童的内隐推理过程,结果表明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类概念形成有一种自上而下加工的内隐推理过程。实验3呈现基本概念的图片检验什么因素影响3~5岁儿童词汇学习的内隐推理过程,结果表明在类似性比较条件下与3~4岁儿童相比,5岁儿童更加明显地表现了内隐推理的加工过程。最后以类似性理论讨论了本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7.
The predictors of objectively measured sales performance were assessed with 245 sales representatives from a large South African life insurance company. Sales representatives completed measures of their locus of control, entrepreneurial attitudes, biographical history, and performance was assessed from company records of sales, net commissions earned, and lapse ratios. The nature of employment contract, job status, and race explain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outcomes. The predictive nature of locus of control and entrepreneurial attitudes for performance outcomes was tested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procedures, with limited validity. The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8.
Established theories have acknowledged that intergroup threat is one of the key determinants of intergroup attitudes and behaviours, but how intergroup threat can affect consumer behaviour remains unclear. Here, four preregistered studies (total N = 988) examined the effect of intergroup threat (manipulated in terms of realistic and symbolic threats) on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purchase ingroup and outgroup products. In the context of China–West relations, we measured Chinese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purchase Chinese (ingroup) and Western (outgroup) products. These studies together revealed that realistic and symbolic threats (versus control) increased willingness to purchase ingroup products and decreased willingness to purchase outgroup products, regardless of the product category. Studies 3a and 3b also measured knowledge of the outgroup as a potential moderator, revealing that realistic threat (versus control) reduced willingness to purchase outgroup products only among individuals who had less knowledge of the outgroup. Furthermore, Study 3b showed that the intergroup threat manipulation indirectly influenced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purchase ingroup/outgroup products through increased anger and decreased hope. We discussed the contributions to the intergroup relations and consumer behaviour literatur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ransnational marketing practices, as well as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9.
该研究探讨了校园排斥和初中生内外化问题的关系,结合资源保存理论,进一步考察同伴关系(条件性资源)与核心自我评价(人格特质资源)对该效应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校园现实受排斥量表、同伴关系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焦虑抑郁量表和外化行为倾向量表,对辽宁省2所中学54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校园排斥对于初中生的内化及外化问题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在校园排斥与内化问题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校园排斥与外化问题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校园排斥通过三条路径影响内外化问题:一是同伴关系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核心自我评价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同伴关系—核心自我评价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0.
中医专科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的精华和灵魂,对中医的延传和发展意义重大。为了解区级中医院中医专科的发展现状,笔者对广州各区级中医院进行实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区级中医院中医专科设置较单一,各专科在医疗方面的优势地位不突出,学科队伍建设欠完善,部分专科的科研水平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