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validate the Taiwanese version of the 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II (AAQ-II) using a population that consisted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thletes. The authors conducted three independent studies to examine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AAQ-II. Study 1 examined the validity of the AAQ-II in a sampl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tudy 2 examined the group invariance of the AAQ-II betwee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athletes. Study 3 examined nomological validity by test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experiential avoidanc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and well?/ill-being indicators. Overall, the results of th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conducted in Study 1 demonstrated the existence of a unidimensional AAQ-II. AAQ-II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epression.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of the scale was 0.81. In Study 2, factorial invariance of the AAQ-II was demonstrated acros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adolescent athletes. Study 3 showed that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was related to both depression and negative emotion through experiential avoidance. However, experiential avoidance did not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autonomy support and positive emo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summary, this study provided preliminary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AAQ-II and opened a new avenue for cross-cultural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72.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cculturative stress of East As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their use of the Internet,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net types (English-language Internet and native-language Internet) and Internet motive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15 East As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o attended a large urban university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On average, students used English-language Internet more than native-language Internet.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using English-language Internet and English proficiency. The analysis identified three Internet motives: information seeking, relaxation/entertainment, and social utility.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was a positive predictor of the motives of social utility and relax/entertainment. Fear was a positive predictor of the motive of social utility.  相似文献   
73.
后现代心理治疗及其伦理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论述后现代对现代认识论和思维模式的质疑与超越,分析了后现代语境下心理治疗与现代心理治疗的差异,并关注在后现代这一新的思维模式下,心理治疗领域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作者指出,后现代心理治疗的不确定性、价值干预和文化介入,使心理治疗的伦理挑战被进一步复杂化,对治疗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74.
心理学史教学与历史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历史性思维是指站在历史角度对历史事实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思维能力。作为一门史型课程,心理学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历史性思维的过程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比较法、以心理学史的知识为载体以及重新建构心理学史的知识体系都是培养学生历史性思维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75.
范兆兰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05,28(2):485-487
劳丹的研究传统理论是在克服库恩“范式论”和拉卡托斯“研究纲领理论”不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为严密、更符合科学历史事实的理论体系,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心理学研究从中得到的几点启示:心理学研究应从“以方法为中心”转向“以问题为中心”,采用概念分析等多元研究方法,以一种宽容、开放的态度来评价心理学的各种理论。  相似文献   
76.
我国3~6岁儿童个性类型及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野  杨丽珠 《心理科学》2005,28(4):893-896
该文在以往中国儿童个性结构研究基础上,以问卷调查(n=927)方式,将层次聚类和迭代聚类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同时采用理论分析等方法最终确定我国3~6岁儿童的个性类型包括认可型、矛盾型、拒绝型及中间型四类。其中认可型属于积极个性类型,矛盾型和拒绝型属于消极个性类型。研究表明,中班到大班阶段是幼儿个性发展相对重要的时期。男女幼儿在多个个性维度及大部分具体特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7.
未成年人归因的内隐特征与攻击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叶茂林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4,27(4):821-823
本研究使用投射法这一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考察了朱成年人罪犯群体与正常群体的攻击行为内隐社会认知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而言,未成年人罪犯群体与正常群体的内隐归因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罪犯的内控程度要低于常人的内控程度。从而得出罪犯产生攻击性犯罪行为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归因存在偏差,支持了攻击行为成因的归因模型。未成年人男女两性在内隐的内外控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且结果提示归因方式与女性罪犯的攻击行为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8.
中小学教师应对方式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申艳娥  叶一舵 《心理科学》2004,27(6):1523-1525
本文通过对530名中小学教师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测试,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对教师采用何种应对方式具有间接或直接的预测作用,且它们可能分别对某种类型的应对方式更具重要性。(2)高自我效能感、高社会支持的教师更倾向于采用适应性应对方式;低自我效能感、低社会支持的教师更倾向于采用情绪指向的应对方式。(3)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的增加有助于教师压力的缓解和适应性应对方式的采用。  相似文献   
79.
文化心理学的基本内涵辨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由于文化心理学刚刚兴起,概念尚未十分清晰,不同的学者对之有不同的看法。不过,不同学者看法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他们基本上都认为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是意义;心理与文化相互建构;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主流心理学不同,主要采用客位研究策略。综合各家之言和文化心理学的基本特点,可以把文化心理学界定为研究文化心理或文化行为的具有边缘或交叉性质的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80.
崔占玲  刘烨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12,35(4):916-920
运用自然分类和多维标度方法,探讨基诺族中学生的亲属词概念结构特点。结果发现,基诺族亲属词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1)亲密程度;(2)照顾者/被照顾者。这与汉族中学生的亲属词概念结构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差异。这与基诺族的血缘婚制度以及马来亚式亲属制度等历史积淀有关,也与基诺族跨越式发展中他文化的渗透和主文化的变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