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There is a need to promote growth past basic reading proficiency toward the more substantial idea of reading maturity. The reading maturity construct has a history of being valued, at least in principle. However, it is a complex construct, and this makes its measurement challenging. The present research study addressed aspects of this challenge by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an instrument called The Reading Maturity Survey, administered twice to 382 college students, to help validate the instrument and to add one piece of validation evidence to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reading maturity construc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latent literacy constructs an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constructs. Th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further psychometric validation of The Reading Maturity Survey, and add one new piece of quantitative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theory-based construct of reading maturity. Because this study provides some preliminary evidence of viable ways to both measure and define this construct, our hope is that the findings would move the reading field one step closer to being able to better recognize an overarching unified construct of reading maturity, perhaps eventually (re)establishing it as a goal that literacy education could pursue.  相似文献   
242.
日本马克思学者望月清司在其代表作《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中,以"纯粹培养"(Reinkultur)马克思的方式,通过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穆勒评注》到1857-185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文本解读,对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解释。我们认为,望月对上述诸文本的解读都是偏颇的,有必要逐一加以辨正。由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是望月立论的核心依据,本文首先就其对这一文本的解读进行澄清,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所谓"依赖关系"史论,二是所谓"劳动和所有的同一性"逻辑,三是望月对所谓"异化统治论"的拒斥。我们认为,只有清除望月对这三个问题的曲解,才能真正弄清马克思在该书中提出的"三大社会形式"理论的原像。  相似文献   
243.
In order to develop normative data of a battery of neuropsychological tests in the mainland Chinese population, we examined the performance of 15 neuropsychological tests in 465 healthy subjects (231 males and 234 females) i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The years of education were ranged between 1 and 23 years, and ages were ranged between 16 and 75 years old. The 15 neuropsychological tests cover five domains of neurocognitive functions including attention and speed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mory and learning, verbal function, visual constructive abilities, and executive function. We also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gender, ag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neuropsychological te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 expecte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age are the two main factors affecting performance in these test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has the strongest predictive effect on all tests, while the majority of tests selected in this study are also affected by age at examination to varying degrees. The presented normative data will be useful for future studies in related clinical research, and be of value in transcultural neuropsycholog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244.
从中国情绪面孔系统和现代汉语情感词系统中分别选取两种情绪效价的表情面孔(愉快、悲伤)和情绪词(积极、消极),运用词—面孔范式,以6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情绪效价冲突效应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面孔的情绪类型主效应显著,悲伤面孔反应时长于愉快面孔;(2)词和面孔的情绪效价冲突性主效应显著,情绪效价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短于情绪效价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3)表情面孔的情绪类型、词和面孔情绪效价的冲突性、被试性别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女性在词和面孔情绪效价不一致条件下对悲伤表情的判别反应时短于男性。  相似文献   
245.
抑郁绝望理论在我国儿童中适用性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以抑郁的绝望理论和最弱联结假设为基础,采用纵向追踪研究设计,应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考察抑郁绝望理论在我国儿童中的适用情况。结果表明:1、应激事件水平能预测抑郁症状的程度,并且在较大年龄儿童中具有更强的预测性; 2、虽然研究结果的统计显著性不支持以最弱联结假设为认知依据的绝望理论,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反应了该理论的适用性;3、个体认知归因方式可能在儿童阶段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246.
姚大志 《哲学研究》2012,(5):99-105,129
<正>我在《哲学研究》2011年第3期发表《分配正义:从弱势群体的观点看》一文(下引仅注页码),表达了关于分配正义问题的一些观点,特别是提出了分配正义的原则。这篇文章的论证逻辑如下:首先,一种分配只有得到弱势群体的同意,它才能是正义的;其次,分配正义的原则应该把弱势  相似文献   
247.
心理学对疼痛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成果颇丰。众多的研究已经证实了疼痛与基本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注意、情绪、动机和记忆。除了基本心理过程外,社会因素也能够调节疼痛,如社会排斥、信仰、音乐、虚拟情境、金钱和权利等。已有疼痛研究中的疼痛测量方法过于主观,并且疼痛调节因素在临床中缺乏实践价值。当前疼痛研究呈现与具身思潮相结合的趋势,未来应更加重视发掘调节疼痛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248.
以733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物理环境目标结构、成就目标定向、物理学业情绪及物理学业成就的关系建构模型.结果发现:(1)物理环境掌握目标结构对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和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皆有显著积极预测作用,而物理环境表现目标结构则只对消极高唤醒和消极低唤醒物理学业情绪有显著积极预测作用;(2)通过成就目标定向中介对物理学业情绪的影响效果,物理学业情绪在成就目标和物理学业成就之间起中介作用,但影响模式不同;(3)研究结果支持学业情绪控制-价值扩展模型.  相似文献   
249.
关于时间,我们有太多的疑问,比如过去的事情就不再有了吗?未来是不可预期的吗?现在存在吗?时光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吗?什么是永恒?它与时间的关系如何?本文以藏传佛教大圆满传统的龙清巴和西方现象学派的海德格尔为例讨论时间的经验。他们都没有去构想永恒的生命,而是深入到时间流逝的现象和经验之中,揭示了一个全新的时间维度,即所谓第四时间或时间的第四维度。本文首先介绍大圆满传统中处理时间经验的一种修行,然后分析龙清巴的四时概念及其在佛教史上的意义,接着讨论海德格尔的四维时间概念,以及其追随者对这一概念的进一步讨论。最后在结论中,我将简单说明四维时间在这两个传统中的同异点,并探讨其相似点后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50.
姚燕 《哲学动态》2006,(5):53-59
彼得·乌尔利希(PeterUlrich,1948~)现为瑞士圣·加仑大学经济伦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当代德语国家地区经济伦理学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欧洲经济伦理网络组织执行委员、董事等职。曾多年从事企业咨询顾问工作,有丰富的经济活动实践经验。他的整合性经济伦理学自树一帜,在德语区的经济伦理学和企业伦理学界占有重要地位,在德国深有影响。他著述丰富,主要代表作有《整合性经济伦理学———服务于生活的经济学之基础》、《经济理性的转变———现代工业社会进步的远景》、《失去魔力的市场———经济伦理的定向》,2005年出版《文明化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